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徐梦云 文 / 摄)近日,南京文物爱好者饶进、抗战史学者丁进等人,在开展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遗址调查时,在已经拆迁的位于江宁方山西麓的方前村中,发现一座抗战碉堡未纳入文物名录,亟待保护。7 月 6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随丁进探访了这座位于山坡上保存较为完好的碉堡。对于碉堡残留的一处深孔到底是不是侵华日军武器所致的弹孔,专家的观点并不统一,不过碉堡所在的淳化街道的工作人员表示,核实后将介入保护。
△碉堡
现场:保存较完好,疑似嵌有弹孔
沿着天秣路东侧山间小路,踏过瓦砾和乱草,就能看到已经荒弃在山坡上的碉堡。这座碉堡是一座多角长方体构筑物,长 5 米,宽 3.5 米,高 2.1 米。朝着东南方向有一个射击孔。丁进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单口机关枪掩体。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碉堡的射击孔用玻璃遮挡,后方出入口上安了一个木门,它有可能被附近村民当储藏室使用过。从外形看,它还是保存得比较好的。
△神秘深孔的直径
△神秘深孔的深度
这座碉堡的特别之处,在于射击孔上方不但密布弹痕,而且有一处深孔疑似弹孔,直径约 3.7 厘米,深约 30 厘米。
据丁进介绍,淳化和方山保卫战是当年发生在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的一次重要战斗。这些年,他已经十多次来方山一带调查抗战遗址。这处碉堡的形制和目前已被列入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的 " 淳化街道民国军事设施 " 非常类似,基本可以判断是同一时期的建筑。
△碉堡后方
争议:深孔是否为侵华日军武器所致?
丁进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军史爱好者和他一起寻访过这处碉堡。这名军史爱好者认为,这个深孔可能是由侵华日军三七战防炮击发所致的弹孔。
7 月 6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江西九江抗战史研究学者李勇,他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对中、日两军武器装备比较了解。看到现场的弹孔实图后,李勇表示根据现场测量出的深孔的直径长度,可以判断这基本是侵华日军使用的 37mm 口径速射炮所致。他说:" 这是专门用来攻击碉堡的,这枚侵华日军 37mm 口径弹孔在碉堡射击孔的上方一点,差一点就射进碉堡。碉堡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步枪和机枪子弹孔。碉堡战痕显示,侵华日军用速射炮及步机枪对碉堡进行了攻击。"
记者随后联系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他表示, " 深度近 30cm,基本可以判断不是弹孔。" 他认为侵华日军使用的 37mm 口径速射炮穿透力没有这么强。" 炮弹击中后造成的爆炸,导致的是一个凹陷的(形状),不是圆圆的洞。如果没有爆炸,弹壳很可能卡在钢筋混泥土中,是可以看到的,达不到那么深。他判断,这个洞是后来形成的,可能是冲击钻造成的。
△碉堡附近环境
街道:核实后将介入保护
当天,现代快报记者分别向南京方山景区办公室和淳化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反映此事。方山景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了解此事。
淳化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则表示,"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先去现场了解这处碉堡的大致情况,同时也会向区文保部门汇报,核实后将介入保护。" 这处碉堡所在的横岭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咨询了具体位点和照片,表示将会尽快去现场查看情况。
淳化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宁区淳化街道现存碉堡类防御工事共有 7 处,包括 2014 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以及未定级文物。虽然有一些没有确定保护级别,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它们都被列入日常文物巡查范围。
丁进表示,2018 年,他和市民贾志慧根据相关文物法规,提交了认定包括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碉堡、方山汽摩基地东南碉堡在内的 " 方山碉堡群 " 为文物的申请书。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答复申请人,拟在第二批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中公布。丁进建议,可将此次新发现的 " 方前村碉堡 " 及此前新发现的方山汽摩基地西南碉堡一并列入 " 方山碉堡群 ",同时公布为文物,它们可以丰富方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