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侯天卉 文 / 摄)6 点多,去老耿家送早餐;7 点,到林奶奶家修油烟机;8 点,在幼儿园门口召集志愿者 …… 这是南京栖霞区山水园社区 69 岁的志愿者孙学林的日常,每天从早上 6 点到下午 6 点,他忙得脚不沾地,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孙学林在社区日照中心
社区书记马传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山水园社区有 " 三多 " ——老人多、外来人口多、困难户多。为了帮社区出一份力,2015 年,刚搬到这里的孙学林牵头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担负起社区 200 多户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护工作,每天上门陪他们聊聊家常,打扫屋子,买菜做饭,事无巨细。
" 承包 "30 户老人,每天走路 3 万步以上
山水园有 200 多户空巢、独居老人,孙学林一人就承包了 30 户。每天早上 6 点起床,吃过早饭后,孙学林就开始了送早餐、例行 " 巡查 "。一栋栋跑、一层层摸、一户户敲开空巢老人的家门,看看老人们身体好不好,有没有什么需要。
有的老人家里,孙学林一天要跑上好几趟,所以他每天的微信步数常常超过 3 万步。但他并不觉得累," 其实很简单,就是敲敲门,打个招呼,只要他们健康,我就放心了。"
△孙学林看望空巢老人林奶奶
80 多岁的林奶奶是孙学林在山水园社区帮扶的第一户空巢老人。林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只有微微的光感,老伴有心脏病,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一次社区巡逻中,老孙遇到了正要回家的老两口,便把他们送回了家,没想到他们家里的情况让老孙吃了一惊。
" 我一进去,就闻到了厕所传来的臭味,而厨房的油烟机上有一层厚厚的油垢,手一摸都能拉出丝来。" 孙学林回忆说,那天送完老两口,他立刻就去超市买了小苏打和白醋,又带着两名志愿者上门为老两口打扫卫生。
" 小孙真是不错,看我的窗户脏了就帮我擦干净,有什么问题,只要提出来,小孙很快就帮我解决了。" 林奶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他们来说,孙学林就像是自己的亲人。
坚持助老 46 年,为了照顾老人不敢出远门
孙学林以前是副食品公司的普通职工。" 那时候我还年轻呢,买东西都是计划着来的,很多老人家一大早就要来菜场排队。" 老孙说,有一次,他看到一对老夫妻在寒风中排队,心生不忍,就主动提出要帮他们买菜,下班后送到家里。" 他们对我也是很信任的,那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的,每个月一家就那么点,他们全都交给我了。"
△远远和孙学林打招呼的社区空巢老人们
有一天,孙学林单位要开会,开完会已经过了给老人家送菜的时间。挎上菜篮赶过去的时候,孙学林远远地就看见老夫妻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路边望着他。见到孙学林的第一时间,老人家并没有询问食材,而是焦急地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让老孙很是感动,也坚定了他要把助老坚持做下去的信念。
这一坚持,就是 46 年。" 老人家的琐事特别多,一天两天好做,但坚持做下去还蛮难的。" 孙学林和记者开起了玩笑," 要不是因为我也是独居老人,家里没什么事,估计也坚持不下去吧。"
山水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照顾这些老人,孙学林不敢出远门," 他搬到我们社区五年来,都没离开过南京。他的同学、姐姐、朋友都曾经喊他一起出去旅游,但他总说,他去不了。"
老孙还拒绝了侄女的邀约。" 去年 5 月份,侄女把旅行社都订好了,票也买好了,最后还是没去成,侄女还跟我生了气。" 孙学林坦言,谁不想出去玩玩呢,去农家乐住几天,放松一下不好吗?但在他心里,社区里的老人们更重要,别人来看他也放不下心来。" 除非是早上出去,下午能回来的那种,我愿意去转转,不然就算了吧。"
自己掏钱组建社区扬剧团,已演出 600 多场
除了照料老人,孙学林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举办扬剧演出。2016 年,为了丰富社区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孙学林自费 8000 元,从扬州、镇江等地请来了扬剧演员,为社区居民打开了娱乐新模式。老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第一场演出就吸引了 400 多人,大家这么热情,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办个剧团。"
△孙学林的扬剧团演出小场地
说干就干,元旦举办完演出,春节假期里老孙就把 25 人的剧团组建起来了。团员从 50 岁到 80 岁,每周三、四、五连演三天,至今已举办了 672 场演出。从 2016 年举办扬剧团到现在,孙学林陆陆续续投入了七八万元积蓄,用于添置服装、道具和演职人员的餐食。" 有时候还蛮希望能有人帮我们提供些帮助的,无论是给剧团还是为了公益助老。"
随着扬剧团的壮大,许多南京周边的老人都赶了过来,有栖霞的、下关的、江宁的,还有镇江的。不少人看完演出高高兴兴回家之后,还给孙学林打来电话," 我今天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听到这样的反馈,他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