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九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总计要开放 117 处院落。7 月 9 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13-1 及外围 W-1 片区城市设计》草案公示,征询公众意见,这里将把功能封闭的厂房转化为艺术创意、文创办公等功能,为周围居民和游客等提供良好的休闲集散场地。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鼓楼 - 清凉山历史城区内,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现存规模最大的民国时期花园洋房住宅和国外使节公使馆最集中的地区。13-1 片区西临江苏路,东临西桥路,南至丁香花园,原为南京排水管理处,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
外围 W-1 片区西临西桥路,北到大方巷,东接五条巷小区西院,包括大方巷南侧、江苏路东侧的开敞空间,原为南京化学厂,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之外。
按照方案,13-1 及外围 W-1 片区从功能封闭的厂房转化为艺术创意、文创办公等功能,并将厂房内院、空地开放为城市广场和公共空间,为周围居民和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游客等提供良好的休闲集散场地。
具体来说,13-1 片区用地面积约 1790.1 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 3368.41 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2497.05 平方米。片区功能以游客中心 ( 商务多功能厅 ) 为主。
外围 W-1 片区用地面积 14037.38 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 19977.28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19108.64 平方米。片区功能以文创社区 ( 文创办公、策展发布、精品商业 ) 、休闲餐岛、文创办公 ( 文化创意、艺术金融 ) 为主。
在交通上,两个片区将面向城市次干道西桥路开设地下车库出入口,优化交通体系,提供大巴停留场地。打造慢行系统,增设斑马线等慢行跨街通道使人行道、城市广场、城市开放空间之间可达性与连贯性提高,同时优化非机动车道(以骑行为主)的车道和路线,形成便捷可达的慢行系统。
建筑如何改造?据介绍,将原本相对独立封闭的化学厂单元拆解,保留主体建筑,拆除沿街辅房,使厂房内院与街道空间联通作为城市空间。
13-1 片区内的文物建筑保留原来高度,进行修缮,保留改造建筑保持现有高度,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 11 米。外围 W — 1 片区中文物建筑保留原有高度进行修缮,片区内新建建筑控高 15 米以内。此外,西桥路作为两个片区主要出入口之一,新旧建筑共存,将作为片区的门面。排水管理处内也有历史建筑,将展示片区风貌。
(图片来源: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网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