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10
深晚荐书|10场超越时空的哲学对话 《万物的绝望在何处终结》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这是 10 场与先哲文本引文对话的虚拟访谈,也是一部融于对谈录的思想论述集。

在齐奥朗、马利坦、魏宁格、科耶夫、阿伦特、阿尔托、列维 - 斯特劳斯、梅洛 - 庞蒂、德里达、薇依等十位先哲的文本中,作者化身从事考古的灵媒,进入这些已逝者的精神遗迹,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场超越时空的对话,内容涉及哲学、神学、诗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伦理、政治、两性关系等领域的诸多主题。

我们确实已在经济学的话语中置身太久,如何返回哲学话语,重启存在?且听作者说——

人何以可能成为 " 一个人 ",在人机互嵌的时代,个体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所谓人的解放,是否意味着对物质的超越?人抵抗物质,抵抗的是什么?超越物质,超越的又是什么?人,能够在物质中获得自由?

这些来自 20 世纪上半叶的思想者,成长于知识大众化初期,亲历经济大萧条及两次世界大战,曾对现在这个信息过盈的数据时代作出预估,其中有公认的大师、神秘的隐者、不羁的怪杰。魏宁格 23 岁自杀;薇依 34 岁死于极度营养不良;阿尔托疑似因服药过量致死;阿伦特、梅洛 - 庞蒂和科耶夫均因心脑血管疾病突然离世;常年神经衰弱的齐奥朗倒是享有 84 岁高龄;马利坦 91 岁在图卢兹的修道院中长眠主怀;列维 - 斯特劳斯创造了法兰西学术院的长寿纪录—— 101 岁。死亡用各种方式带走他们,他们则用各自的方式挥洒着警醒世界的思想生命。

我们正在进入生命符号化的原始时代。这是用字节造人的 " 数生时代 ",数据和字符一道承接意识体生命的流存。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实际上,生命真的能够以无数形式出现,但其意识本质不会改变。有意识,就有人,就有世界。

《万物的绝望在何处终结》

左梨 著

东方出版社 2020 年 7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