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13
快快评 |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创新大赛岂能搞“移花接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针对小学生研究癌症项目获奖,7 月 13 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核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 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此前,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主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展示的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获奖作品,引发网友关注和质疑。

网友不解的是,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难道获奖小学生是天才?

资料显示,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其获奖的研究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某研究员研究方向高度相似,该研究员还是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

此前网友一直怀疑,获奖者与该研究员是亲戚关系,不过记者采访时,相关各方均含糊其辞,讳莫如深。

13 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终于在官网发声,承认获奖小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

结果在意料之中,令网友惊诧!

孩子参加科技创新比赛,作为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父母给予一定的指导,无可厚非。但不能玩 " 移花接木 " 的把戏。目前的情况,极可能是获奖小学生直接拿了父亲的研究成果参赛。

这是赤裸裸地造假。其用意十分明显。该项目曾在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根据相关政策,未来,获奖者会在升学、择校上获得加分。这种做法,在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必须遏止。

现在相关方面已启动调查,一旦查实,建议相关单位撤销该奖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厉问责。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中研究成果与小学生身份严重不相称。这样的项目还能获奖,可见相关比赛的组织方对作品评判标准出现问题。

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应注意引导,至少应符合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不是一味片面追捧项目深度和高度,否则就是拔苗助长,背离了比赛初衷。

ZAKER 南京评论员 曹玉兵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