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14
记者深夜探访:仪征80后女村支书驻守江堤,巴掌大地方都不漏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通讯员 余祥 记者 顾潇 文 / 摄)受长江上中游持续来水影响,扬州仪征境内长江干流大通来量猛增,已超过 1998 年长江大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沿江潮位全线超警。7 月 13 日晚,现代快报记者赶到仪征青山镇,实地探访当地防汛工作。

青山镇位于扬州仪征市西南部,西面与南京市六合区接壤,南面紧临长江,是扬州迎接长江洪峰的第一站。7 月 13 日晚 9 时 30 分,经过一路的颠簸,在沉沉夜色中,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江边一间泵站,这里是扬州仪征市青山镇沙窝村潘家河防汛点。

△仪征市青山镇沙窝村党总支书记石民珉(右一)带领党员志愿者在江堤上巡查

" 这里土质比较松软,每次巡查的时候,这段江堤一定要特别仔细。" 在长江江堤沙窝村段,一名年轻的女村干部正带着志愿者队伍在巡堤,她一边巡逻一边向大家强调巡堤的注意事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名坚守在巡堤一线的女村干部是仪征市青山镇沙窝村党总支书记石民珉,今年 33 岁的石民珉当天为了防汛已经一天没有回家。" 早上八点就赶到了江堤,下午又去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开完会就又赶回了江堤。"

沙窝村大部分居民已经拆迁进城,土地流转后大部分变成了工业园区,但为了长江大堤的安危,石民珉带领着党员干部和村民志愿者依然时刻坚守在江边。据石民珉介绍,沙窝村内的江堤有 2.5 公里长,按照防汛最新要求,村里组织了党员志愿者,每四个小时一班,每个班四名志愿者,24 小时不间断巡逻。同时,村里还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退伍军人还有村民代表组成的 50 人应急抢险队。

沙窝村的江堤正在改造当中,由于连日阴雨,大堤泥泞不堪,为了能看清楚背水坡的情况,每次巡堤要分堤上和堤下进行两次巡逻。晚上 10 时许,记者穿上胶靴,和巡逻队一起走上长江江堤巡查,没想到没走几步,胶鞋就陷进了烂泥拔不出来。党员志愿者赵家增是名退伍军人,他告诉记者巡堤是个体力活," 每次巡逻,胶鞋上就沾满了烂泥,一趟走下来浑身是汗。"

△志愿者一趟巡堤下来,胶鞋上满是烂泥

巡逻队员们打着手电,用铁锹在江堤上一步步地排查。" 背水坡非常重要,我们要看有没有渗水,如果有浑水那就非常危险了。" 石民珉一边巡堤一边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江潮涨涨落落,对堤防影响很大,他们巡查的时候,连巴掌大地方都不能漏掉。

记者了解到,石民珉和队员唐新东、龙云和赵家增已经坚守在江堤一天,由于远离居住区,石民珉他们就将泵站旁的一间小屋作为值班点。走进值班点,只见墙上贴着防汛值班表,室内堆放着排水管、铁锹等防汛物资,地上还散放着一些方便面和矿泉水。唐新东告诉记者," 在这里吃不到热饭,渴了喝一口纯净水,饿了只能吃泡面。"

记者了解到,石民珉和队员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照顾家里的孩子了," 两个孩子只能丢给外婆外公带,暑假给他们安排了很多培训班。" 石民珉的丈夫目前也正在抗洪一线,夫妻两人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孩子。" 连见一面都难。" 唐新东每天出门时孩子还没醒,回家时孩子早已经睡着。

一趟巡堤下来,记者早已疲惫不堪满身大汗,而这样的巡查,巡堤队员每隔两小时就要进行一次,赵家增表示," 巡逻之后感到挺累,但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必须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