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岁,日均能写 2000 首诗、15000 字小说,还在 2 年间出版了三本书。小小年纪已是一家杂志社 " 记者 " 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
这样的 " 后浪 " 厉害吧!近日,一个叫岑某诺的女孩,因为种种超乎常人的能力,引发了网友热议。
女孩父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大量女儿的演讲视频,也在他们所在的那家 " 媒体 " 上,发布了《中国国际新闻杂志学生记者岑某诺的抗疫心、诗歌情》这样自我宣传的报道。
然而,网友稍微做做 " 功课 ",便可找出一些问题,比如网上晒出的所谓 "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是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媒体,并未在内地通信管理部门备案。
面对网友质疑,女孩的父亲肯定了其真实性,表示没有夸大的成分。其还表示,刊载女儿作品的那几本读物和自己的那本《好家长》都不是通过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是自己印出来送给朋友的。
至此,稍微懂行的网友,大概明白了这个 16 岁女孩身份的 " 含金量 " 了。至于其一天到底能写多少首诗,已经不重要了。
看罢新闻,笔者无法理解的,不是一个花季少女对成功的向往和追求,而是一位父亲在女儿成功路上扮演的角色。大张旗鼓地宣传,不惜浮夸之词,如此包装出来的成功典型,有意义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也是人之常情。16 岁正是涉世之初,对社会和成功的理解,未免肤浅和偏执。此时父母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这则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父亲畸形的教育观点,不是脚踏实地扶持,而是拔苗助长、盲目吹捧。
这个叫岑某诺的小姑娘,也许确实有几分写诗的才情和天分。对此,父母应倍加珍惜和呵护,而不是大张旗鼓地神化。
人人都希望成功,为他人所瞩目,但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包装。 所谓功到自然成。成功永远是日积月累、脚踏实地的结果。将一个 16 岁女孩推到镁光灯下,饱受争议,用些虚名加持,等女孩长大后,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吗?
虚幻的光环,会让人迷失而产生错觉。 这不是家庭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是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切记,成功的家庭教育容不下 " 浮夸 "!
ZAKER 南京评论员 曹玉兵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