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雨潇 / 文 苏蕊 / 摄)7 月 16 日,南京栖霞区结束了连日的降雨,天气放晴。但八卦洲的防汛志愿者们并没有停下巡堤的脚步。在通往洲头观景台道路东侧的林地内,乾坤村村民朱金兰正手持镰刀、木棍,重复着她极为熟悉的巡堤工作。她的身侧,跟随着一名防汛新手单永和。像他们这样的防汛志愿者,在八卦洲共有 579 人,他们共同守护着家园。
△ 八卦洲乾坤村村民朱金兰
她守护江堤 40 多年:仔细检查才更放心
朱金兰今年 66 岁,是土生土长的八卦洲本地人,也是村子里的防汛志愿者。尽管这是她今年的第一次巡堤,但巡逻中的每个细节,她都格外熟悉。
她走在江堤外侧的林地间,三四米外就是漫上滩头的江水。林地的杂草没过脚踝,每走一步,泥巴都会甩到裤腿上,她左手撑着木棍、右手提着镰刀,穿着胶鞋踩在泥泞的地上。
朱金兰用多年练就的 " 火眼金睛 ",对险情加以排查:用左手的棍子拨开杂草,再用镰刀把杂草除去,仔细观察地上有无渗水,并对渗水点进行判断 …… 一系列的操作,朱金兰做得得心应手。
△ 八卦洲轮渡码头附近江水
" 我嫁过来有 40 多年了,每年防汛我都参加。每次我们负责巡逻的也都是这条路,40 多年下来这条路我太熟了!" 参加防汛工作 40 余年,同样的路走了近万遍,对于巡逻的重点,朱金兰了然于胸,但今年的汛情让她丝毫不敢放松。" 情况每年都在变,还是一点点仔细查看才能放心。毕竟守住这段路,就是守住了我们的家。"
朱金兰的搭档单永和,是新迁来的八卦洲村民。这次防汛巡堤对他来说也是全新的经历。他跟在朱金兰身侧,负责观察地面的异常情况,朱金兰则走进林地深处,对单永和指出的疑似渗水情况进行查看。用镰刀砍出杂草、树枝等障碍物,用多年经验辨别、判断。拿不准时,朱金兰也会让 " 队友 " 用手机拍下疑问,发给村里和街道的专家们判断。
△ 八卦洲洲头附近
从朱金兰家到八卦洲洲头,骑车需要半个小时。早上 7 点的值守、巡逻,朱金兰六点就出门了。" 我早点到,能让值晚班的人早点回家。" 朱金兰边说,边用镰刀除去杂草,检查老单指出的疑似渗水。
村民眼中的防汛专家:有了他我们防汛更放心了
24 小时全天候轮班值守、一天巡逻五六次、每次巡逻一个多小时,这不仅是朱金兰,也是八卦洲街道全体防汛志愿者的日常。
△ 八卦洲东江村村民梅百龙
63 岁的东江村防汛志愿者梅百龙,曾是村委会副主任。他在 20 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防汛经验,村民都称他是 " 防汛专家 "。这次听说村干部在组织人员进行防汛,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成为首批防汛志愿者。" 作为曾经的村干部,我深知防汛工作的不易。更何况我还是名老党员,能用自己的经验为村子出份力,当然要参加。"
梅百龙告诉记者,虽然他巡逻的路段往返只有两公里,但因巡逻路段距江边仅十余米,每次的巡逻路他走得都格外谨慎,一条路往往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左右。他说," 背水坡的情况要看,村民家屋前屋后也都要看,及时把屋后的杂草等障碍物清除,能方便大家巡逻检查。" 他每次巡逻,都会关注田地里有没有渗水、漏水,如果发现田埂里有 " 三浸水 "(江水、地下水、雨水),一定会及时上报。" 江水说明江里的水渗过来了,需要及时采取办法封堵;地下水和雨水浸泡,也对田里的作物不利,需要及时排水。"
村子里有着这么一个防汛专家,村民们巡逻中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经常会找他请教。
△ 八卦洲轮渡码头附近江水
汛期前,梅百龙几乎每天都会在家陪伴四岁大的孙子,这次防汛,让梅百龙少了些许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晚上才能回去,孙子很黏人,还会说‘爷爷我想你了’。希望汛情早点结束,能多些时间陪孙子。" 梅百龙说。
现代快报记者从八卦洲街道处获悉,仅在 7 月 16 日这天,就有 579 名防汛志愿者巡堤,共巡视江堤 37.04 公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