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16
南京中考权威卷评|化学重视基础 有利于考生发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7月16日结束的南京中考化学科目考试,被资深名师评价为重视基础,并且有利于考生发挥。

依据课标教材 彰显学科特色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叶菁老师认为:2020 年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保持延续性,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考点稳定,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以能源、资源、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素材,重视对学生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评价,彰显了化学学科特色。学生对试卷内容比较熟悉,易于上手答题。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彰显化学学科特色

试卷坚持以课标为依据,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分类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学生实验、常见化学用语、基本化学概念等。试卷还对基本技能进行了重点考查,如: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常见物质的检验等。试题以教材中重点演示实验、基础学生实验为背景,通过再现或重组,考查了学生掌握课本基础实验,从实验中获取信息来解释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彰显了化学学科的实验之美、严谨之美、变化之美与科学之美。

二、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试题素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化学知识与环保、化学物质与健康、化学材料与生活等,充分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感受从化学视角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对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及应用中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总之,今年试卷延续了近几年的试卷结构,立足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双基,突出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进一步体现了化学教学中应围绕教材,发挥教材在学科教学与评价中的作用,引导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课标、用好课标,研究教材、用好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好教材,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聚焦化学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树立热爱化学学科、运用绿色化学建设美好家园的观念。

延续稳定 立足教材 注重双基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教授级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陆建源老师认为: 2020 年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考点稳定、内容基础、联系实际、贴近学生。整卷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试卷以教材中的素材、基础实验、热点问题、生活实际等为背景,精心设计试题内容,注重考查初中化学主干知识。

一、延续稳定,重视基础

试卷在题型结构、试题内容等方面,与近几年基本一致,考点稳定。基础题所占分值较大,选择题考查的知识为考生熟悉的知识,考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全卷考查内容包括初中化学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简单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立足教材,突出主干

试题考查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如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及用途间的相互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基本化学用语等;重点考查了教材上的典型演示实验、基础学生实验,如常见物质的性质、常见气体的制备、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以真实的情境、生活中的应用等形式呈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生只要重视教材,了解初中化学主干知识,便可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三、联系实际,关注发展

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如衣食住行中的化学、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学物质与健康、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如 " 可燃冰 "、" 疫情防控 " 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科技发展,致敬科学家、致敬普通劳动者,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突出了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总的来说,今年化学试卷重视基础,试题的设计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也切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增强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立足教材、突出双基、强化实验、关注评价。

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黄艳 舒越

相关标签

考生 化学 南京 中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