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17
深晚报道|【罗湖河长故事】陈燕红:有艰辛更有欣喜 希望更多孩子加入爱河护水行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河清两岸阔,悠悠河长心。

7 月 17 日,《罗湖河长故事》已推出第二期。该人物音频栏目由深圳市罗湖区水务局在喜马拉雅听深圳频道推出,20 位罗湖区各级各类河长将陆续登场,用他们护河爱河的故事,再现他们在 " 河长 " 的这个岗位上展现的敢担当、有作为的风采。

第二期登场的陈燕红是一名志愿河长,也是罗湖区东益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今年 52 岁的她近三十年来一直居住在深圳水库排洪河边。从 1999 年开始,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对河道水体造成了污染。 她自发地观察河面,巡护河道,还成立了东益环保监督队。

2017 年,她成为了 " 志愿河长 ",从此便更加用心地投入护河实践及护河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兼顾居委会的工作,还要每天巡查河道,及时阻止排污行为,同时组织爱河、护河活动,仅 2019 年就开展了近 300 场中小学生参加的活动,吸引了 2000 余人参加。

下面,让我们走进罗湖区志愿河长陈燕红的工作生活中,听她讲述她与罗湖河流的故事——

1987 年,我从梅县农校农学专业毕业来到深圳,从那时起至今近 30 年,我就一直住在罗湖的深圳水库排洪河边,无意之中就与河流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道清澈见底,游鱼戏水,波光粼粼。

但从 1999 年开始,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河道周边的产业逐渐活跃起来,出现了污水直排河道的情况,对深圳水库排洪河水体造成了污染,也深切的感受到河道水环境变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为了守护家门口的这方碧水,我和邻居们每天观察水面,收集证据,和楼长、居民们成立了东益环保监督队,自发地对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有序、常态的监督保护,后来我也成为了罗湖区东益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从此,保护河流环境成为我工作之余最关注的事,爱河、护河也融入了我的生活中。

记得在 2017 年,我和同伴在早上巡河时,发现布吉河排水口排出浑浊的黄泥水,造成明显的观感色差。我们试着拨打了新竖立在河道边河长牌上的投诉电话,河长办的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污染源溯查,及时制止了偷排行为,对涉事的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从发现问题到解决仅用了不到 3 个小时,看到发现的问题能得到如此的重视,我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为自己能为护河尽一份力而自豪。

因为巡河、护河,我与我们罗湖区的河长办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年,我被河长办聘任成为了一名 " 志愿河长 ",此后便更加用心地投入护河实践及护河宣传工作中。

多年来,我以守护身边的河流为己任,河流在我的心中早已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在 2017 年,我和同样爱河护水的伙伴们成立了东益环保志愿者协会,到现在,我们的志愿河长队伍也扩展到了 60 多人。巡河范围也从深圳水库排洪河扩展到了布吉河。现在基本做到了全河段的每日一巡,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以我们的视角发现问题,并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推进护河事业的这一路上,有时会有困难,但也会收获意外之喜。

在巡河工作过程中,我特别乐意带领学生志愿者参加,因为我深知,当孩子们有了护河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便能影响甚至改变他们身边的几代人。

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多场护河活动,光去年一年带领中小学生参加巡河、护河活动就已接近 300 场,达到 2000 余人次。活动结束后,好些学生分享他们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领悟,他们可以对保护环境,节水护水的种种措施娓娓道来。这让我欣喜,我也往往惊讶于他们接受环保理念之快,理解能力之强,有着优于我们的思想境界。

现在,身边河道又变得清澈起来,每天早上和傍晚在河边散步的人来来往往,我们也重新回到了河流的身边,享受着河流带给我们的美好。我们知道,这些都是众多水务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们在水污染治理事业中的专注和坚持使河流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我和众多志愿河长能够参与其中,真实的感受到护河的诸多不易与艰辛,但我们也拥有更为笃定的信心。我相信,志愿河长是一份长久的事业,值得坚持下去。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实习生 李娴 / 整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