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17
深晚报道|抗战老兵高德怀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南山区招商海月花园,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耄耋老人。小区里不少老邻居都知道,这位操着一口山东口音的老人身份不同寻常。

老人名叫高德怀,今年已经 92 岁高龄,是一名从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老兵。2015 年,在市委宣传部、深圳警备区、深圳晚报联合主办的《重返战场——寻访中国抗战传奇》大型系列报道的启动仪式上,曾有一位八路军老兵代表和中国远征军代表来到现场,而那位老八路正是高德怀老人。

一眼认出 " 老熟人 "

尽管时隔 5 年,但当深晚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还是被老人认了出来。" 我们算老熟人啦!" 老人乐呵呵地拉着深晚记者的手,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了下来。

和 5 年前一样,高德怀老人精神矍铄,依旧非常健谈。" 我现在视力不如以前,看报纸时间没有那么长了,腿脚也有些不灵便了,所以下楼散步的时间也被压缩了。不过我听力还可以,和你聊天没有任何问题,你不用担心啊。" 老人一上来就给记者吃了一颗 " 定心丸 "。

记者注意到,老人身边的茶几上摞着一叠报纸,还有一个放大镜。" 您现在还能看报纸吗?" 记者问道。" 可以啊,只不过是离不开这个放大镜喽!" 老人笑着说。

在沙发的另一头,是一件旧式军服,上面挂满了各种军功章和纪念章。记者和高德怀老人 5 年后重逢的话题,就从这些军功章的来历正式开始。

▲ 胸前挂满勋章的高德怀老人。

14 岁从军,立志保家卫国

高德怀是山东邹城人。1943 年 12 月,14 岁的高德怀跟着一位八路军指挥员离开家人,加入八路军邹东第十区中队。10 岁那年,他被日军抓去做劳工,亲眼目睹并切身体会到日军的残忍。后来乡亲们用 9 块大洋将他赎回,他才得以逃离魔爪,便自此立志参军抗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高德怀记得,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攻打曲阜的战斗。他所在的三纵 10 师某营负责攻克曲阜县城的北门和南门,其余两个营负责防守和后备支援。高德怀回忆,那场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晚上西门成功爆破后突击队进入城内。当时夹起炸药包扑向城门的是七纵十九师一位叫孔祥坛的突击队长,后被山东军区授予 " 甲等战斗英雄 " 称号。

投入解放战争,从陆地到蓝天

1947 年,高德怀在华野 3 纵 8 师某营任机炮连指导员。在当年 7 月的孟良崮战役中,他所在部队负责阻击任务。敌人的炮火几乎将整个山头炸平,看着身旁的战友接连倒下,高德怀没有退缩。他坚守阵地,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直到胜利完成任务。战后,战友们发现高德怀军装上有很多子弹孔,交战过程中横飞的子弹几乎与他贴身而过,哪怕偏差一毫米,他也可能血洒战场。

1949 年浙江基本解放后,部分国民党部队逃到浙江沿海岛屿。集中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部队于当年 7 月组建了舟山防卫司令部,不断派出舰艇,骚扰、炮击沿海村庄和群众,并出动飞机轰炸沪、杭、甬等城市。华野二十二、二十一军等部队承担解放舟山的任务,打响大榭岛之战。1950 年 5 月中旬,身为华野 22 军 15 团副参谋长的高德怀收到指令,连夜坐船到舟山本岛最高峰黄杨尖炸毁敌方飞机场。

" 我们坐了一晚上的船,半夜里三条船都搁浅了,第二天早上四点钟水才涨上来。" 当时海南岛、东山岛相继解放,蒋介石眼看固守舟山群岛无望,秘密飞抵定海布置撤离。当高德怀带领三个连队登岛时,国民党已经逃之夭夭,于是他们原地待命,待天黑后攻占机场。" 敌方大概有一个排,没有人抵抗。剩下几架飞机没起飞,发动机还在嗡嗡转动。"5 月 17 日,二十二军联合二十一军、二十三军发起攻击,舟山本岛解放。

舟山群岛战役结束后,高德怀被调往空军 10 师 30 团。为了学习机械、地勤管理、指挥作战等空军业务,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校完成为期两年的学业,随后担任联合空军司令部轰炸科科长、联合空军指挥所所长。从此,他眼前的战场由朴实大地转向无垠蓝天。

▲高德怀老人至今保持着读报习惯。

抗美援朝,穿梭于枪林弹雨中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军队中多个兵种、军种分别派出了作战部队赴朝执行作战任务。初生的人民空军前赴后继,承担着掩护交通运输线和保卫重要目标的艰巨任务,配合陆上志愿军拦截美军轰炸机的疯狂进攻。

战争期间,高德怀曾经两次进入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执行任务,数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 在朝鲜战场,有一次,父亲与战友乘汽车在山路上往前线运动,路上遭美敌机轰炸,司机中弹牺牲,汽车失去控制载着一车人翻下山崖。那次,车上所有战友都牺牲了,父亲却在汽车掉落山崖的瞬间本能地跳出车厢平安落在公路上。" 这是高德怀的儿子高峰在《老兵传奇——忆我的父亲高德怀》一书中对父亲遇到惊险时刻的描述。记者发现,高德怀的头顶和后颈上至今留有被流弹所伤而留下的疤痕,这也是专属于老人的历史印记。

进入耋耄之年,高德怀时常忆起战争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真是太幸运了,但我的幸运里也有战友们的生命代价。" 他对后人说。

卸甲垦荒,心系祖国与人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也宣告着高德怀的戎马生涯即将走向尾声。1958 年 6 月,他转业北大荒从事垦荒工作,曾担任皖达山伐木指挥部副总指挥、黑龙江密山农场副场长、扎兰屯农场副场长等职务。用高峰的话说," 每建成一个农场,就搬一次家 "。1987 年在山东退休后,高老于 1992 年随家人来到深圳。

" 老百姓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做正经的事。"15 岁入党,至今已有 77 年党龄的高老在晚年仍然坚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学习和活动,多次应社区党委邀请,结合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开展红色教育宣讲。

▲面对记者的镜头,高德怀老人穿上自己的军装敬了一个军礼。

如今,高老的六位儿女分别通过独立考学、创业取得一定成就,谨记老先生 " 要走在正道上 " 的教导,让高老深感欣慰。同时,目睹祖国日益走向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先生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实习生 梁善茵 文 / 图

相关标签

高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