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雨潇 / 文 王玉秋晨 / 摄)7 月 19 日下午,南京依然持续着雨雨雨模式,空气中吹着阵阵凉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迎来了 30 多名热情洋溢的现代快报小记者。随着 2020 年高考、中考的相继落幕,本周小记者们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秘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
△小记者们和捏制的 " 状元 " 作品合影
用粘土捏出状元模样,动手能力 UP UP
科举考试有哪几个等级?古代状元如何诞生?科举制度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 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小记者开启了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探秘之旅。活动伊始,小记者在中国科举博物馆社会教育老师马智慧的带领下,走进手工教室,学习用粘土捏制 " 状元 " 泥人。教室里,社教老师早早将五色粘土备好,并将制作好的小小 " 状元 " 摆放在桌上,供小朋友们参考、模仿。小记者们刚刚落座,就对照着 " 状元 " 模板捏制起来。先捏圆圆的头,再捏身体、眼睛,制作进程还未过半,不少小记者就为捏制状元帽犯起了难。" 需要我帮忙吗?"" 你们的动手能力都很强,加油!" 社教老师在为小记者加油鼓劲的同时,也会教授他们一些小技巧。
黄妈妈站在女儿黄思璇身边,静静地看着女儿捏 " 状元 "。" 最近连着几天下雨,孩子在家闷坏了。这次活动刚好能让她边学边玩,捏泥人还能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来自凤凰花园城小学二年级的康宇轩小朋友,这次和妈妈专程从鼓楼赶来参加活动。他对 " 状元 " 的造型进行了创新,将泥人的衣服、头饰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设计,还在背后捏出了 " 状 " 字。捏完后,他开心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和 " 状元 " 合影留念。
△小记者和自己捏的 " 状元 " 作品合影
听老师讲述科举制度演变,小朋友也有大感悟
自公元 605 年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至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科举制度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 1300 年,历经多次变迁。马老师将科举制度的演变娓娓道来:" 隋炀帝在公元 605 年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由此开始。此后,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唐朝更是成为科举制的奠基期。科举制度的好处是使官僚体制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打破了当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 小朋友们边听,边在本子上记下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小记者听社会教育老师讲述科举制度变迁
介绍完科举制度演变,马老师又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随后,她还带领小朋友走进其他展厅,观赏古代考生们的答题试卷。这趟中国科举博物馆探秘旅程下来,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科举小知识,还体会到了古代科举考生寒窗苦读、鏖战考场的艰辛。
" 他们古代人条件这么艰苦都能坚持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要努力读书。看完展厅里那些答卷,我也要向古人们学习,努力把字练好。" 来自后标营小学二年级的杨雅涵同学,向记者分享了她此行的收获。7 岁的张润行小朋友,也在听完古人的科考之路后,下定决心要把乘法口诀背熟。" 之前我只会背一半,听完欧阳修学习的故事,我一定要把乘法口诀背下来。"
" 这次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小记者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希望他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总结、吸收,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这次安排的捏状元手工课,也想带给同学们一个好彩头,祝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马智慧说。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