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20
金陵中学: 来这里自由成长,永葆少年精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京市金陵中学 1948 届校友齐康院士曾以《我成长的摇篮》为题,回忆自己的母校,称其是 " 完美校园 "。文中写道:金陵中学的确是一座完美校园。百亩土地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 …… 沿校园东西中轴线,兴建了一系列西洋古典建筑,有东课楼、礼拜堂、钟楼、口字楼、西课楼,口字楼北向还有青年会——图书馆,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建于 1889 年的钟楼,它是卷廊式三层楼房,堪称当时南京建筑高层。这些建筑风格统一,青墙、红顶、斗拱式窗棂。在这完美的校园里,对我日后从事建筑设计也有良好的启蒙作用,那就是建筑群体要讲究风格统一,建筑与环境也要讲究协调美观。

△ 钟楼

最近,金陵中学高三(6)班学生吴何乐,用沙盒式建造软件 " 还原 " 金陵中学,上了微博热搜。教学楼、体育馆、操场、紫藤长廊、食堂 …… 每栋建筑、每棵树、每处花草都精准还原。作为 00 后,吴何乐的成果得益于学校开设的 STEAM 课程,作为文科生的他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 校训广场

走过 132 载,这座校园在精神上依然少年!领先的研究性学习、先进的 STEAM 课程,这里与世界同步,把最新鲜的信息带给每个学生。时光留下了许多金中骄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美学大师宗白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文史学家程千帆 …… 金中培养了 6 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 人、两院院士 26 人。7 月 17 日,外交部新任发言人亮相,他是在金陵中学度过 6 年中学时光的汪文斌。

△ 紫藤长廊

而年轻一代的金中 " 后浪 ",更是用自己的优秀为母校增添荣光:" 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 " 李纳米、" 江苏省最美中学生标兵 " 李卓远、江苏省跑得最快的中学生李泽钢;高二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丁一甲等 5 名学生,2019 年高考南京市理科第一名蔡壮,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卢晨、钱韵茗等。少年精神、自由成长,是金陵中学教育生态的核心要素,也是这所百年名校的坚持。

少年精神,自由成长

开创研究性学习课程

一直以来,金陵中学都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探索前行。2000 年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此前,金陵中学在实验班的教改尝试不仅开全国研究性学习之先河,更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1997 年,金陵中学就率先开设了 " 研究性学习课程 ",当时引起全国教育界的轰动,2000 年开始全面普及,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0 年,金中在高一、高二学生中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研究性学习备课组;研制《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簿》《教师指导手册》,确定研究过程采用档案袋评价制度;结题采用答辩形式,论文汇编成辑,逐步建构一套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金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念是 " 少年精神,自由成长 ",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中,对于优秀的研学作品,学校将其编入《论文集》进行成果分享。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2000 年以来,学校在国际、国内各级别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奖项次数累计达数百项之多。

△ 钟楼 + 科学馆

探索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列为重中之重,加大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所谓创新型拔尖人才,并不完全是社会普遍认为考试高分的 " 尖子生 ",而是在兴趣、学力和特长诸方面具有 " 拔尖 " 创造力,未来发展秉赋优异的学生。

作为江苏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金陵中学积极为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探索成长途径和培养模式,联合高校相继成立 " 南京大学金陵中学准博士培养站 " 和 " 东南大学金陵中学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两个项目成立以来,累计参加学生近 300 人。2010 年,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合作实施 " 准博士培养站 " 项目计划;2011 年,东南大学 · 金陵中学 " 未来卓越工程师 " 培养基地正式启动。这些举措不仅是高中研究性学习向深度拓展,向高校延伸,更是对 " 高中探索培养创新人才途径 " 的一次积极尝试。

项目面向金陵中学高一学生,根据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创新潜质严格挑选成绩优异、思维活跃的同学。一位导师所带的 " 准博士 "" 未来卓越工程师 " 不超过 2 名,确保培养的质量以及各种研究活动的落实。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或观摩导师的课题研究,适当参与导师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引导科技创新特色教育有效落实。

△ 在数字化实验室做实验

每双周有半天时间,是固定的 " 准博士培养站 "" 未来卓越工程师 " 活动时间,学生自行前往高校实验室进行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导师增约其他时间。另外,每周 " 准博士 "" 未来卓越工程师 " 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履行相关手续请半天假,听导师授课。整个培养周期为两年半时间,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管理。由导师考核学生研究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纳入到金陵中学学分管理系统。

2012 年 6 月,在南京大学举行首届 " 准博士培养站 " 论文报告会。会上,第四组汇报的是费欣意和何心玥两位同学合写的《有关伊辛模型相变的研究》。2013 年费欣意摘得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第一期 " 准博士培养站 " 的 42 名学生中, 不少获得全国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资格,两人当年被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预录。第二期 50 名学生与南京大学的 25 名教授结对,这些学生几乎都进了 "985" 高校。" 未来卓越工程师 " 第三期 30 名金中学生与东南大学的 25 名教授结对牵手,2016 年,这些学生全部考进 "985" 高校,并且发展后劲足。

STEAM 课程激发好奇心

△ 机器人课程:物流分拣

" 还原 " 金陵中学的吴何乐,是金陵中学学生的典型代表,无论文理科,对科学有探究精神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会得到支持,甚至可能成真。

高三(10)班余承霖的研学成果 " 称量时间 " 获得了 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术创新竞赛)江苏省团体赛特等奖及 IYPT 全国邀请赛团体赛特等奖。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余承霖选择了 " 称量时间 " 这一课题:沙漏在流沙时,它(用秤称出来)的重量会发生变化。这一研究对于实际应用中工程建造和精密仪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从小我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在金陵中学,我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科研故事。" 余承霖说," 感谢金陵中学给我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平台,让我有了自主进行实验研究的机会,并在我遇到挫折与阻碍时,给予我所需要的一切帮助与支持。"

目前在校学生的研学课题中,高三(9)班杨瑾涛同学的《关于翻水瓶游戏物理过程的研究》、高二(6)班李卓远同学的《振动液体内气泡下沉现象研究》、高二(10)班戴翎芸的《南京市 PM2.5 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机理研究与影响效应评估》、高二(6)班潘文清同学的《一种 " 隐身 " 材料的性能研究》等研究也获得了校内外的认可。

STEAM 中心主任姚舜说,STEAM 课程由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而来。金陵中学十分重视 "STEAM" 这门课程,无论是师资、环境,都是顶级配置。

△ 结构设计课程:承重力测试

2020 年,学校 STEAM 中心将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金陵中学人工智能中心,金中学生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南京大学 " 强基计划 "" 综合评价录取 " 的青睐。学校依托现有的省级课程基地 " 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 ",结合研究性学习以及通用技术课题,面向高一学生每周开设结构设计模块、电子创意模块、人工智能模块等基础必修课程,以及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机器人社团、电子制作与传感器社团、OM 头脑奥林匹克社团、IYPT 社团等选修课程。目前,学校正在申报省级 " 智慧融通 " 的科创课程基地,依托 STEAM 中心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金中通过这些课程一定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研究的种子,在现在或未来某个时段,这颗种子终将发芽,使他们终身受益。

校内主教练助力竞赛尖子

金陵中学近三年的竞赛成绩稳居全市第二。2017 年以来,连续三年 10 人次以上获得国家一等奖、100 人次以上获得省一等奖。据 2020 年江苏综评初审数据显示,金中学生以 1128 人次通过审核位居全省第二。

这样的好成绩,金中数、理、化、生、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实行的 " 校内主教练负责制 " 功不可没:竞赛辅导一周两次,学校教练带你两年半。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金中 " 名师天团 " 的专业指导与无私奉献。物理组现有特级教师 3 人、正高级教师 3 人、市学科带头人 8 人,已经连续四届被评为 " 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学校连续四年承办了江苏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近几年,在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实验室说课及优质课评比中,物理组有 4 人获得全国一等奖、9 人获得省一等奖。

化学组拥有省化学特级教师 4 人、正高级教师 4 人、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 4 人、市学科带头人 6 人、市青优 5 人的名师团队。化学奥赛成绩更在全省独领风骚,培养出第 45 届国际化学奥赛银牌得主吴佩尧和一批保送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2019 年,学校成功申报了南京市唯一一家 " 化学竞赛省级创新中心 "。

金中文科,名师高徒

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金中坚持每学期推荐一次阅读书目,坚持每学年举行 " 金钟杯 " 现场书法大赛、" 金钟杯 " 古诗文朗诵比赛、" 金钟杯 " 作文竞赛、金陵中学英语戏剧节、英语超级演说家、英语单词拼写大赛、英语书写大赛、中日历史教师交流、" 银杏杯 " 手绘地图比赛 …… 通过自主的有效实践活动,把握学习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运用能力,是金陵中学文科培养学生模式的特色。

" 自主的学 ",目的是 " 提升思维品质 ",这就是金中文科教师 " 学以致用 " 的通俗表达。在金中,老师可能是 " 身怀绝技 " 的武林高手,传授给学生 " 武功秘籍 ",但光靠读秘籍是不够的,还要留时间给学生沉浸、练习、交流、体悟,学以致用才是王道。而这些竞赛活动无疑是一个 " 大擂台 ",供师生相互切磋比武。所谓 "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也暗合了金中 " 自由生长 " 的理念。

金中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练字。学生用练字本静心抄写四书五经的名言警句,在练字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修身养性的境界:从 " 一笔好字 " 到 " 书法之道 ",再到 " 人生体悟 ",学生一边练字一边拾级而上。

在金中,语文教学始终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始终坚持建设原汁原味的语文课程,换句话说,尽量减少功利的应试因素对语文课程建设的影响,在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 " 无用之用 "。

" 时代在呼呼前进,学生的阅读环境变得更加广阔,阅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 金中老师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学生通过网络能获得的信息太多。以往提倡文科学习要 " 慢火炖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也应该与时俱进。" 金中在教学中使用各种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哪里出了问题、学生掌握的内容哪里薄弱,一目了然,科技的‘助攻’会大大解决以往文科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疾。"

文科综合群跨学科融通

金中在全市较早地建立了文科综合群,尝试跨学科融通教学,包含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外语、外教。如何具体实施?

金中的一名学生举了个例子:" 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地理作业题,让我们查阅资料,绘出李白、杜甫的行程图,计算出这两位大诗人走的路程。大家算的结果不太一样,有一名同学算出李白一生走了 21711 公里,杜甫一生走了 9513 公里。到课堂交流时,老师让我们思考诗人‘走路’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然后全班观点共享。"

教师一系列引导之后,学生会发现:哦,原来解读李白的作品,还可以从他的脚下解读。

这样跨学科融通的形式其实不必拘泥于传统课堂,还可以存在于选修课、讲座、沙龙等,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解读一件作品。比如,语文课本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诗人为什么选择春、江、花、月、夜这 5 个意象?地理老师从他的学科角度来讲述 " 春、江、花、月、夜 " 地理现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还有外国文学,有一次解读《傲慢与偏见》,邀请了外语和语文老师,有一名外教现场朗读了一段原版内容,学生听完都觉得是一种享受,这也激发了大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说,金陵中学致力于创设适切学生 " 自由成长 " 的教育生态:即遵循教育本身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慢慢生长。金中的教育生态就是要给予每一个学生适度自由的空间,通过丰富多样的成长平台,去尝试,并不断激活自己的兴趣与潜能。金中的学生最后靠分数取胜,但每个学生得到这个分数的过程是绿色的、敞亮的。学校坚信这种 " 慢长 " 和 " 散养式 " 成长更能适应未来,而让孩子适应未来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南京市中山路 169 号

招生 QQ 群: 786556802, 1029780029

联系电话: 025-84786227 , 84786296 , 84786305 , 84786207

△ 金中招生登记

(通讯员 顾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