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陆颖 记者 谢喜卓 文 / 摄)" 我们把防汛工作做在了前面,辖区内 4 公里堤坝,共发现了 4 个小渗水点,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7 月 22 日中午,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盘城社区工作人员管绍波正在辖区内巡堤,每到一处之前渗水的地方,他都仔细查看。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管绍波等人巡查的河堤,本都是荒地泥滩,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条条羊肠小道。
△管绍波在检查灯线
管绍波,一个拥有 23 年党龄的退伍老兵,在盘城社区工作已经整整 14 年了,目前主要负责社区农业方面的工作。45 岁的他,寸头,皮肤黝黑,上身穿着一件墨绿色短袖,军绿色迷彩裤下搭配着一双运动鞋。只要一谈到防汛,总感觉他有说不完的话。
△巡堤
" 我们社区是 7 月 6 日开始着手防汛工作的,刚开始人员比较少,3 个防汛点,只有我一个人。" 据管绍波回忆,那两天他几乎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至少 48 小时。凭借丰富的防汛经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往年留下的防汛物资。救生衣、铁锹、草帘子、照明线 …… 只要发现有缺少的防汛物资,他就赶紧上报,及时补充。
△草帘下全是烂泥
从 7 月 9 日开始,盘城社区招募的志愿者陆续到位,这帮 " 生力军 " 的及时补充,替管绍波减轻了不少压力。" 有一段河堤上面全是烂泥,根本没法走,如果不想办法,大家在巡堤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突发状况。" 管绍波开始带着志愿者们,在辖区内四条巡堤路线中,最难走的一段——西黄庄抗旱站至南站段,利用 3500 条草帘子,铺成了一条简易便道。脚踩在上面,明显能感觉到下面软乎乎的泥巴,但是却没有丝毫泥泞可言。管绍波说,他们平时巡查的这四段河堤,其中两段本来都没有路,是他们硬生生一脚一脚走出了一条路。
△管绍波在检查渗水点
眼前的这位钢铁硬汉,其实也有细腻的一面。除了用草料铺路之外,管绍波还利用社区往年防汛留下的 1500 米照明线,每隔 30 米,安装一个防水灯头,挂在这段最难走的路边。不管是否值班,每天晚上 7 点,他都会准时出现,检查线路无误后开启路灯,到了第二天天明时,再来关掉。
△随时带着工具和巡查记录
随着志愿者越来越多,三个值守点可以分班轮值了,管绍波将值守条件最差的一处留给了自己。一顶简易的蓝色帐篷下,摆放着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就连照明灯也是前几天才装的,因为靠近河边,晚上蚊子特别多。" 我是党员,也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果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其他人该怎么办?"
△查看巡查记录
" 我们这边虽然是内河,但也会随着滁河甚至长江水位而有所涨幅,前两天最严重的时候,水位要比现在高出 50 厘米左右。" 管绍波指着河道告诉记者,2018 和 2019 连续两年,每年夏季他都会带人去清理河岸边的杂草枯叶,随时为防汛做准备。" 那时候我们都晒脱了一层皮,但正因为大家的努力,在防汛的关键时候,我们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渗水点,为老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作保障。"
△管绍波一直在路上
如今,管绍波主要值守其中一个防汛点,但只要其他点一有动静,他还是会骑着自己的小电动车奔赴现场。"60V 的电动车,10000 毫安的手机充电宝,每天晚上都要充一次电,不然根本不够用。" 从防汛工作开始至今,已经过去十几天了,每天光巡堤至少都在 30000 步以上。防汛值守点离管绍波家虽然只有几百米,但这段时间他却只回了 3 趟家,平时都住在社区里面。妻子在环卫所也有防汛任务,家里唯有老母亲一人留守。每天,管绍波的母亲都会步行前来,为值守点的志愿者们送来一暖瓶开水。
在值守点旁边的河道里,有一块 " 严禁下水 " 的提醒牌,管绍波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看这块提醒牌的淹没深度。" 这两天,水位已经开始下降了,希望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汛期早点过去,大家都能早日回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