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23
快快评 | 正确看待负面舆情,这课讲得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如何看待负面舆情?新任山东省长李干杰坦率作答 ",昨天的这条新闻收获不少点击量。

一段时间以来,山东成为新闻 " 多发地 "。在媒体见面会上,李干杰强调,反复发生的问题、有章不循和弄虚作假的问题、冲击底线的问题,这三种类型问题必须严惩不贷。如恶性冒名顶替问题,时间再久远,既往也要咎;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哪怕是极个别,也绝不能放过。

当选第二天就公开发表关于本省负面舆情事件的看法,尤其是不避不绕地提及近来强烈关注的冒名顶替事件,有点出乎人们意料。这正是对 " 大事瞒不住、小事不用瞒;大事躲不开、小事不用躲 " 观点的生动说明。而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对地方政府部门处置事务颇有借鉴意义。

无疑," 既往也要咎 "" 公开透明 ",是应对负面舆情时的要点,却往往被一些政府部门所淡忘或违背。一些冒名顶替事件历时之长、情境之复杂可以想见,而一些部门在面对受害者投诉时都有追究到底的决心吗?恐怕不是这样。有的受害人多次投诉,结果不是被敷衍就是等得花儿都谢了,只好求助媒体曝光,从而改变 " 僵局 "。这就是明证。

至于 " 公开透明 " 这一条,有的部门也做不到。" 既往 " 是笔糊涂账,事件发酵后,仍然故作含糊,或者像挤牙膏似的发布公众关注的信息,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某地某部门公布餐饮环节抽检数据,有数批次产品镉超标,但是未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具体信息。第二天,公布了不合格产品的几家使用单位及镉含量。经历了媒体追问后,第三天,终于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但是产品流向和查获数量仍未公开 …… 一次性、彻底公开信息又能怎么样呢?但就是不愿意让公众 " 一览无余 "。公布这些信息对于保护群众饮食安全至关重要,尚且如此颟顸、疲沓," 一般信息 " 岂不更容易被轻视?

事实上,这样的 " 挤牙膏 " 也有意无意地带有欺瞒性。

说到底,一些政府部门做不到 " 既往也要咎 "" 公开透明 ",还是缺乏正确看待和处理负面舆情的意识和决心,以致把负面舆情视为烫手山芋。有些部门,并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就是能推就推,能 " 忘 " 就 " 忘 "。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这样做既无必要,也无意义。

有的事件突然 " 原地爆炸 ",导致全盘被动,教训深刻。糊来糊去,瞒来瞒去,终究害人害己。

对此,上级不仅要针对焦点问题、苗头或线索紧追不放,还要对敷衍塞责的责任人予以惩戒。通过问责强化政府部门正确对待负面舆情的意识,是不可绕过的路径之一。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