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23
深晚荐书|“我”的旅行奇遇记 杰夫•戴尔三部作品由浙江文艺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他是曾让村上春树为之倾倒,备受阿兰 · 德波顿青睐,令作家许知远多次感到 " 十分紧张 " 的英国文坛瑰宝。他涉足文学、摄影、电影、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获得及入围过多种奖项,作品已被翻译成 24 种语言;他被《每日电讯报》称为 " 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 "。

杰夫 · 戴尔早在 2013 年就来过中国了,当时《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寻找马洛里》《懒人瑜伽》的中文版刚刚面世,他去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或许是这次中国之行给了他众多旅行体验中的些许灵感,他在 2017 年出版的 White Sands 一书中花费了一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独特的 " 北京奇遇 "。该书中文版《白沙:来自外部世界的经历》刚刚上市,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我在中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去故宫的那天早上,一觉醒来,感觉自己累得要散架。" 在《故宫》篇开头,我们似乎已经做好准备要看到一名典型国外游客在北京的真实冒险,但熟悉杰夫 · 戴尔的读者都知道,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 他以创作像钥匙那样只此一件的书为乐。" 英国批评家詹姆斯 · 伍德这样评价戴尔。他从来不拘泥于一种既定的创作形式,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具备 " 超文体 " 的性质,被称作迷人的 " 杰夫 · 戴尔文体 "。

果然,正如无法被认为是安分的作家一样,杰夫 · 戴尔也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游客。虽然他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与朝圣之旅,但他并非在完全单纯地写景抒情,而是在其中嵌入了许多真假难辨的细节,这些小说般的情节甚至带有 " 奇遇 " 的意味。不过,真实或虚假的维度早已不重要,因为这正是 " 杰夫 · 戴尔文体 " 最重要的特征。

正如杰夫 · 戴尔所说,他的作品将无法符合任何对于某类书的阅读期待。《白沙》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玩起了游记和小说杂糅的 " 反文体 " 游戏。这不难让人想起他的另一本 " 游记 "《懒人瑜伽》。

《懒人瑜伽》的内容就如同书名一样,包含了闲散、慵懒以及缓慢但从不停止的运动。从阿姆斯特丹到柬埔寨,从罗马到印度尼西亚,从利比亚到黑石沙漠的火人节,短暂的超然的平静是生活在永恒的运动状态中给予他的唯一回报。即使是叙述自己在这些地方所发生的不幸遭遇时,他也总能悄悄接近你,用对更严肃的事情的体察带来惊喜,用满世界游走的方式反观个人生活的意义。本书窥见了大部分人心中对外部和内心之旅的渴求,使我们成为这些奇异旅途上的同伴,同时也悄悄变成了寻找某种存在或并不存在的事物计划的共谋者。

如果说《懒人瑜伽》是在某种真实层面上的对旅行无意义的探索,那么戴尔的另一部作品《寻找马洛里》则是一场在后现代语境中对存在终极意义的追寻。

《寻找马洛里》是杰夫 · 戴尔的作品中文体结构较清晰的一部。扑朔迷离的悬疑情节,黑色公路电影般的场景推进,戴尔在如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般的氛围中讲述了在晦暗城市中的一场无尽追逐。

小说中,沃克在派对上遇到了蕾切尔。两天后,她出现在他的公寓里,想让沃克帮助自己寻找失踪的丈夫马洛里。故事便由此展开。小说以此奇特、美丽的公路电影般的情节为开端,讲述了主人公穿越美国中部广袤的土地,追踪一个他从未谋面的男人的故事。随着沃克的搜寻越来越深入,似乎还有别的人在跟踪他,同时也在寻找他 ……

虚构或非虚构,杰夫 · 戴尔笔下的人物总在寻找着某种东西,某样在意义尽失的文明世界上孤独永存的远古事物。《白沙》和《懒人瑜伽》追寻着废墟、遗迹、古文明,《然而,很美》赞美了爵士乐,《潜行者》轻柔地讲述着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怒之下》是关于 " 想写一部关于劳伦斯的书却没有写成的书 ",《此刻》则是解读伟大摄影师们的作品 ……

杰夫 · 戴尔用形式各异的文体书写着自己对世界及其存在的各方探索。这种探索并非宏大的意义追问,而是在悠长时间中的一种略带调侃的慵懒情调。以至于每本书都脱离于某类书的范畴,越来越形成并巩固了杰夫 · 戴尔独一无二的标签——难以被定义的作家。

杰夫 · 戴尔作品系列

《寻找马洛里》

[ 英 ] 杰夫 · 戴尔 著

叶芽 译

《白沙:来自外部世界的经历》

[ 英 ] 杰夫 · 戴尔 著

王晓英 译

《懒人瑜伽》

[ 英 ] 杰夫 · 戴尔 著

陈笑黎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6 月

特约撰文 考特库

相关标签

戴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