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 张瑜)临近中午,南京市民陈女士在进香河菜场逛一圈后,买了条鲈鱼,说要给小孙子回家清蒸。7 月 22 日,江苏发布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禁捕通告,长江禁渔,其实对陈女士这样的家庭主妇来说影响不大,因为江鲜只占他们水产消费中极少的一部分。
而喜好长江野生鱼类的吃货也不必过分担心,在江苏,河豚、刀鱼、鲥鱼、鮰鱼等鱼类都可以人工养殖,而且多数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也形成了规模。日前,江苏还专门出台《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障老百姓既 " 食有鱼 ",同时也 " 食好鱼 "。
水产市场再无 " 江鲜 ",市民消费量并不大
最近,南京城区进香河集贸市场的入口处,挂上了 " 保护长江不卖不食野生长江鱼鲜 " 的宣传标语。现代快报记者在该市场水产区看到,商家们售卖得多是草鱼、黑鱼、鲈鱼、鳊鱼、鲫鱼等鱼类,以及虾类、海鲜等。
" 从来没有卖过江鲜,一直卖的都是养殖的鱼类。" 摊贩王女士说,她也听说了长江十年禁捕的消息," 还好,对我们生意没有影响。" 至于水产品价格,王女士说最近有所上涨,主要是受降雨等影响。
南京市区农贸市场的水产经营户多数都从众彩拿货。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众彩物流水产市场时,看到这里完全看不到 " 江鲜 " 的字样标识。" 原来有些批发商卖过江鲜,但是量不太大。" 众彩物流水产市场经营户童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长江禁渔政策出台前,他的店内曾卖过少量江鲜。" 每次都是捕鱼的人送过来,一次送 10 斤左右。"
△众彩物流水产市场
童跃经营水产十多年的时间,主要以养殖水产为主,江鲜所占比例很小。" 像是江鲜上市季节,价格比较高,主要是一些饭店来拿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表示家里很少买江鲜鱼类,只是偶尔在饭店吃到。" 饭店说是江鲜,我们也不知道是人工养殖还是野生的。" 一位市民说。
部分长江鱼类养殖技术已成熟,江苏人吃鱼不需担心
得知长江十年禁渔的消息,很多老百姓第一反应:我吃鱼受影响吗?还能吃到江鲜么?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江流域每年捕捞量已不足 10 万吨,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 0.32%,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 0.15%。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多数老百姓买的鱼大都是人工养殖。
" 刀鱼、河豚等长江名特优品种吃不到了?当然不会,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江苏的江鲜产业研究基础很扎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徐钢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在 2000 年,河豚人工繁殖的问题就已攻克,目前养殖已形成规模,南通有企业河豚养殖加工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江鲜鲥鱼虽然在长江绝迹了,但是我们引进培育的鲥鱼与长江鲥鱼肉质非常相似。" 徐钢春介绍,目前鲈鱼、鳜鱼、黄颡鱼、白鱼等都有一定的养殖规模。
△进香河集贸市场售卖的鱼
动辄价格每斤上千元的长江珍稀鱼类刀鱼,养殖孵化条件要求相对比较高,但目前人工繁殖技术也已攻克。镇江一家渔业公司的负责人朱先生说,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工养殖刀鱼也会形成规模化。" 长江禁捕了,但通过人工养殖技术,这些长江名特优品水产也还是都能保障让老百姓吃到的。" 朱先生说。
担心鱼类用农药、抗生素?江苏积极推广绿色养殖
很多吃江鲜重要的就是那一口 " 鲜 ",人工养殖的刀鱼、河豚等是否还是那个味儿呢?" 很多人的认识存在误区,觉得长江里的野生鱼更美味,担心人工养殖的有抗生素、农药等不健康。" 徐钢春提醒,野生环境中的鱼类不见得就安全,可能还不如养殖的更健康、绿色。
他指出,现在养殖鱼类只要从饵料、养殖环境等环节严格把控,水产品之类都是有保障的。" 好种、好水、好饵,再加上好的管理,一定能养出好的水产,也一定出好的效益。" 他说,江苏很多水产养殖企业不断改善养殖方式,推广生态养殖技术,降低放养密度,密度低了对水污染据少,品质也好,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的江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今年 5 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制定出台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性标准,全面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对于老百姓担心的养殖中的用药等行为,《意见》明确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投入品行为。同时,江苏省正在积极推进养殖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养殖、运输、销售等重要环节上实行最严格的溯源管理,这将更加有力保障广大消费者 " 舌尖上的安全 "。
在徐钢春看来,要让老百姓 " 食有鱼 "" 食好鱼 ",政府要大力发展特色鱼类等江鲜的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保障优质水产品的供给。
(编辑 范文静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