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眼下泰州防汛形势非常严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7 月 21 日上午,在长江永长圩西侧江堤附近,巡查人员发现江堤背面出现 5 处渗水情况,疑似管涌。当时,该段长江水位达到 5.64 米,超过警戒水位 0.41 米,是该段长江水位的历史第二高水位。
汛情就是命令!江堤背后关系数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省市水利部门和相关专家边分析研判边安排先期处置,并迅速上报江堤的隐患状况。随后,泰州民兵、公安、消防等部门迅速响应,闻 " 汛 " 而动,驰援现场,帮助堵住渗漏和加固江堤。
" 下午 5 点接到了上级增援命令,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时医药高新区的 30 名民兵刚刚参加完防汛演练,已经在各自回家的路上,10 分钟完成人员装备集结, 仅半个小时 30 人的民兵突击队就一个不少出现在长江大堤上,从演习到实战的无缝对接,这么多年我们第一次遇到,也充分体现了‘练为战’的重要性。" 泰州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陆波说。
由于 5 处管涌渗漏处集中在长 50 米、宽 8 米的区域,用何种方法 " 围歼堵截 " 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的民兵突击队员迅速投入战斗,灌装土袋、接力传递,合力筑围。圩堤坡面,大家挥锹装填转移土袋;圩堤底部,由 10 余人组成的 " 筑围突击班 " 将土袋整齐地堆砌成一堵坚固的围墙。" 在短短 1 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已经筑起了一道长 50 米、宽 1 米、高 0.8 米,由 5 层沙袋组成的临时堤坝,全力以赴地保证长江江堤的安全。" 陆波告诉记者。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民兵们在渗水处采用了 " 反滤围井 " 的围堵方法。即用一层粗砂、一层小石子、一层大石子,每层厚度约 30 厘米,接连覆盖三层共约 1 米的厚度,死死堵住管涌位置的渗水点。在工程机械车运送砂石的间隙,民兵突出队员们简单啃了几口面包便再次投入到 " 封堵战 " 中,他们需要将 400 立方米的粗砂、碎石人工平铺在管涌区域。此时江边下起暴雨,队员们在暴风雨中轮番上阵,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湿透了衣服,虽然体力消耗很大,但全体民兵突击队员毫无怨言,斗志昂扬。突击队队长孙耀飞身先士卒,双手磨出了水泡依然忍痛战斗,他说," 虽然退伍了,但我还是一个兵,危险不除,我就不能撤下战场,绝不能让洪水浸漫我们的家园!" 这是全体民兵突出队员们的心声,更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从下午 5 点接到抢险命令到第二天凌晨,7 个多小时,他们几乎没有休息,充分发扬泰州人 " 三个不相信 " 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一直战斗到最后,用自己的迷彩身影,在洪水前筑起了一道 " 钢铁堤坝 "。经过连夜的加固,长江大堤恢复安全,目前巡查人员也在加强堤防巡查,确保江堤万无一失。
汛情就是集结号,责任就是动员令。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进入汛期以来,泰州军分区迅急响应,修预案、强指挥、定人员、备器材,各人武部均落实不少于 100 人的民兵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在位备勤。他们怀着 "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的坚定决心,在各级政府和军分区、人武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冲锋在前,全力奋战在防汛一线,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民兵的良好风貌。
通讯员 李弘非 徐昊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娜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