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23
深晚报道︱福田战疫:“我的老师是抗疫先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疫情期间,频繁往来广深,将国际返(来)深人士转运到深圳各区指定地点;在深圳湾口岸协助查验健康申报、安抚旅客情绪、担任现场翻译;站在福田社康预诊分诊台对来访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调查,把好市民就诊第一道关卡 ……

谈及上述场景,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时间闪过的是专职医务人员,可事实上,在深圳防疫期间,这些岗位上活跃着的却不只是这些白衣天使。当那些未能返校的孩子在家为一线抗疫人员加油鼓劲时,殊不知,他们的老师也是抗疫队伍中的一股中坚力量。

黄荣猛:24 小时待命,国际来深人员 " 转运工 "

作为福田区第一批主动报名支援防疫一线的党员教师,来自福田区教育局的黄荣猛承担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4 号专线的转运任务,负责将国际返(来)深人士接送到深圳湾口岸或各区指定地点。身为福田转运小组的带队负责人,从接到任务之初,黄荣猛便深感责任重大。

黄荣猛说,一天 24 小时自己都会随时待命,只要有任务就必须立刻召集人员出发,人员安排、物资调配、车辆消毒、返(来)深人士交接核查、人员安抚等工作,自己总是冲在前面。

工作时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为了节约护服,黄荣猛和其他工作人员只能尽量不喝水、不吃液体性食物,常常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一趟转运下来,防护服内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护目镜也经常蒙着一层水汽,脸上护目镜和口罩的勒痕清晰可见,人也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 但我们转运小组全体都在咬牙坚持着,没有一人喊累,更没有一人退出。"

4 月 3 日起,深圳湾口岸驻点时间从 24 小时调整为 10:00-20:00,在非驻点时间的转运工作须送至各区指定地点,这大大增加了转运压力,这意味着转运时间加长,意味着防护服等防疫装备的穿戴时间将可能达到近十个小时,黄荣猛说,但想想能够为深圳湾口岸的众多的抗疫工作人员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沈文茜:用好专业知识,做口岸入境翻译员

时间迈入 3 月,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深圳市防疫工作的重点。为做好输入型防疫防控工作,深圳各入境关口急需有英语沟通能力的人力补充。莲花小学 "90 后 " 英语教师沈文茜便第一时响应号召,从繁忙的线上教学转战到深圳口岸,成为福田区教育系统第一批 15 名英语教师志愿者之一。

3 月 17 日,沈文茜临危受命前往深圳湾口岸,担任现场翻译志愿者,协助做好查验健康申报、体温监测筛查、实施医学巡查等工作。" 我们需要提前穿戴 n95 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以及其他的防护用品,再坐巴士前往口岸。因入境的外国人不是特别的多,我的日常工作除了与外国人交流、帮助其他队友翻译之外,还需要与队友共同完成数据的录入和核对。" 沈文茜说道,期间会遇到一些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如一些等的久的旅客会非常不耐心,拼命催促;如个别外籍旅不清楚政策,充满各种疑惑等。每当此时,作为协助志愿者,沈文茜都要耐心的一一解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志愿服务期间,沈文茜需要不断地与旅客解释沟通,同时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即便饥渴难耐,也不敢多喝水,只能稍微抿几口。" 我们的工作采用 APN 排班,经常工作至凌晨甚至通宵。从住所前往指定地点穿上防护装备开始,进行工作与交接班,直到最后脱下装备、消毒并回到住所,每天需要九至十个小时。" 沈文茜说,工作一周后,虽然已经习惯了防护服和护目镜,但佩戴 N95 口罩长达 7 小时还是会略有不适,但想到那些医务人员的艰辛,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坚持。

曾雅娴:90 后新岗教师守好社康预诊台

1 月 28 日晚,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工作群中转来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征召令》,看到征召令的曾雅娴与家人短暂的沟通后,第一时间就向学校提交了 " 志愿书 "," 面对疫情,这是目前我能做到的,我随时做好被征召的准备。" 这位刚工作后不久的 90 后女孩说。

提交志愿申请的两天后,曾雅娴正式前往福田社康进行报道并接受相应的培训,1 月 31 日正式上岗。作为一名志愿者,曾雅娴每天的主要职责是在预诊分诊台协助医护人员给来访患者进行测体温、做记录、询问流行病学史,并仔细做好登记。如有发热情况,则需要联系相应医护工作人员进行转移。

担任志愿工作期间,曾雅娴每天 " 两地 " 穿梭。原来,曾雅娴家住龙岗布吉,距离她值守的福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每天早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她已经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就这样,曾雅娴完成了近一个月的社康志愿工作。

顺利地完成了第一轮抽调的志愿活动后,3 月 19 日,曾雅娴再次接到新的工作安排:进行每天不同时段的信息统计与报送,而她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新的志愿工作之中。

李祖文:新的课堂结构,让学习真实发生

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也是抗疫阻击战的关键一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如何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学力的基本要求?福田区也涌现出一批创新教学方式的教师,园岭小学的语文教师李祖文就是其中之一。

" 我想,我们只能依据学情的改变、学习环境的改变,调整教学内容的兴趣点,设置新的教学环节,将学习的基本任务达成。" 李祖文说,换一句话就是必须换一种方式,让学习也真实发生。

在线上教学中,李祖文将每节 30 分钟的课堂分作两个部分:微课 + 互动质疑。利用 " 微课 " 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过来,利用 " 互动质疑 " 将 " 微课 " 部分只有看、听功能使用,拓展为全方位的对所学内容的感知与反馈。整个过程中都采用直播的状态,让孩子可以有即时感,变 " 冷冰冰 " 的单向指定转化为 " 有温度 " 的另类课堂。同时,灵活利用平台直播时的 " 互动评论 " 功能,让不同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时发表自己的想法,克服传统课堂的 " 一对一 " 的单一反馈方式,让孩子们有了新体验,有了新感觉。

" 在整体操作时,我们在微课播放的前 5 分钟采用禁言功能,让孩子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微课内容,5 分钟之后则完全开放评论区,用同伴的言论与观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至于偏移关注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李祖文说,从实际课堂的效果来看,这些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反应。

无私、果敢、坚持、创新 …… 疫情实实在在的为学生们上了一堂人生课,而福田教师也用自身行动,诠释了 " 为人师表 " 的内涵。

深圳晚报记者 宋月白 通讯员 颜慧敏 编辑 方壮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