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24
深晚荐书|沙畹是谁?他如何考察中国遗址文物?《华北考古记》中文译本首次重磅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经过历时三年的酝酿、翻译与编辑,中国画报出版社在 2020 年 6 月推出了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 - 爱德华 • 沙畹(以下简称 " 沙畹 ")的学术奠基之作《华北考古记》,通过千余幅拓片,五百余则铭文造像记,二百余张照片,再现二十世纪初华北遗址文物的原始风貌。

沙畹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之一,有 " 欧洲汉学泰斗 " 之美誉。1907 年 3 月,沙畹离开巴黎,前往中国,开始了他第二次访华考古活动,《华北考古记》就是这次实地考察的学术成果。

在《华北考古记》中,沙畹通过大量拓印、抄录遗址文物中的碑文题记,收集整理了一千七百余张图片,并对遗址文物进行了艺术、政治、宗教、社会等多角度的阐释。这些遗迹在后来的战乱过程中或损毁或流失,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图片及资料对于后世的研究就更显弥足珍贵。

可以说《华北考古记》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文献,同时也是中西学术交流的历史见证。1909 年本书法文版面世,中国的登封三阙、孝堂山、武梁祠、龙门石窟等遗址由此进入西方学术视野,成为世界汉学及东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金石学也首次被纳入法国汉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西方现代考古学方法也为中国学界所重视和运用,推动了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的发展。

沙畹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在书中,他通过现代考古技术进行考察、取证,从中国传统古籍文献中获取史籍资料,再通过西方学术论证分析方法,探取其文化内核。同时作者还采择了大量中文古籍文献作为参考与佐证,学科涉及金石、历史、宗教、建筑等诸多领域,可谓是涉猎广泛,且都极具代表性。

本次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华北考古记》是该书法文版出版一百余年后,中文译本的首次出版。袁俊生先生的中文译本,在精准表达法语原文的意思同时,采用 " 回译 " 的方法来处理文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即力求保证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性。在翻译《华北考古记》的过程中,译者袁俊生先生查阅了约十余部典籍文献,做了至少六万字的笔记。并且还在其中作了校勘史料、改错补漏、整合译名等工作,还给书中的文献资料添加附注,使其更具可读性与准确性。

此次《华北考古记》的出版不仅是对沙畹学术著作价值的再一次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古代遗址与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回顾。

《华北考古记(全四册)》

[ 法 ] 埃玛纽埃尔 - 爱德华 • 沙畹 著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 年 5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