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26
从防疫到防汛,南京城编制三张安全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熊平平 卢河燕 文 / 摄)7 月 13 日 22:50,仇宁的对讲机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他知道石臼湖有险情了。对讲机里还未汇报完,他就已经穿上刚脱下的水靴,迅速往湖边赶去。

夜里很安静,仇宁只听到湍急的水流声和匆匆脚步声。赶到溧水区龙坎河青圩林业队附近现场,仇宁和工作人员发现河道右岸背水坡有长约 80 米滑坡,但深度无法确认,情况十万火急。

湖坝 " 受伤 " 了,面对汹涌的流水,必须紧急 " 手术 " 缝合,而操刀这场手术的正是仇宁所在的专家组。

一线守堤的防汛人:双脚编制的防汛巡查网

△ 7 月 13 日深夜仇宁(右一)在石臼湖

不可能等到明早,仇宁和同事现场紧急会商,给出了一套方案:在背水坡脚附近设置三排木桩加固,梅花形布置,另外开沟导渗、削坡卸载。

经过数十人一整夜的抢险施工,第二天中午,完成了这场抢救,控制住了险情,而仇宁已经是精疲力竭。

△ 仇宁和工作人员抢修完成后

这样的情景,对于仇宁来说并不陌生。今年长江汛情严峻,有十八年防汛经验的仇宁作为技术专家组成员,被派到溧水区指导防汛抢险工作。" 当天南京潮水位站最高潮位达 10.1 米,超警戒水位 1.4 米。" 仇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受安徽皖南地区持续来水,以及长江高水位顶托影响,溧水区石臼湖流域水位持续攀升且居高不下,多处河湖堤出现渗水、塌方等险情。在仇宁看来,防汛与防疫有许多相似之处,每一处被水流破坏的堤坝,就像被病毒感染的患者。" 防疫当时讲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所有关口要前移,防汛工作也一样,及时发现堤坝小‘伤口’,迅速处理、修复,就能避免更大范围的问题。" 仇宁说。

△ 仇宁在工作

仇宁像是抗疫时期的重症医学专家一样,专治防汛一线棘手 " 病情 "。自从石臼湖启动Ⅰ级应急响应以来,已为十几处险情 " 问诊把脉 ",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基本 " 泡 " 在堤坝上。

与仇宁一样,鼓楼区下关街道副主任李金国也是刚从防疫一线转战防汛一线。" 我们下关街道防疫做得很好,其中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靠网格员的铁脚板。" 李金国说,对于基层社区来说,防汛和防疫道理相通,防疫是防病毒,防汛是防水。

△ 中山码头用枕木加高抵挡江水

李金国依然使用了 " 铁脚板经验 ",对下关街道辖区 2.1 公里长江堤坝建立了全天 24 小时巡堤防汛制度,巡堤员每隔 1 小时便要对堤坝进行全面查看,多班轮值,确保堤坝任何一处发生散浸等问题都能及时被发现。

△ 下关街道的防汛围堰

但与社区网格员不同,下关街道采用的是 " 以块为主、分段包干 " 的责任承包制,地区内江河堤防汛任务由沿江、河有关单位分段承包,每段明确责任主体。将 2.1 公里堤坝分给了 7 个责任主体,由所在责任单位组织巡堤员、抢险突击队对责任段堤坝展开全面工作。

" 其实我们也对堤坝进行了‘网格化’,责任主体派驻的巡堤员就是网格员,他们 24 小时的密集巡查,用他们的‘铁脚板’保证了堤坝的健康。" 李金国说,根据巡堤员的检查发现,突击队已经完成了多处问题的及时处置。

△ 下关街道值守点附近黄土车待命

此外,经过疫情的考验,李金国更懂得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现代快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下关街道防汛预案》,预案上对每个责任主体的载重车、水泵、草袋、铁锹、箩筐等都作了明确的数据要求。随着汛情的升级,李金国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调来了多辆黄土车,24 小时在江堤边待命。

" 防汛和作战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汛期必须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这不仅是我们多年防汛经验积累,更是今年疫情给所有防汛人的警醒。" 李金国指出。

△ 市防指大屏

背后的指挥中枢:数据编制的防汛调度网

一线防汛人在江河边日夜奋战,守卫南京城,而他们背后有一支 " 最强大脑 " 在指挥调度,即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下称 " 市防指 "),这里是南京全市防汛工作的总调度,每一项防汛指令、汛情数据、物资人员调配都由这里发出。

疫情刚暴发时,南京立即成立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及时监控分析疫情,指挥调度全市防疫工作。此次进入汛期后,南京市防指的专家们也是用数据编制一张科学高效的防汛调度网。

7 月 18 日 10 时起,南京启动全市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当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市防指办公室,现场紧张忙碌,工作人员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之间,汇报数据、安排车辆调度,所有人走路都带着跑。

" 防疫期间,我们水务部门做的是系统内部疫情防控和捐款捐物工作,但防汛,就是我们的主战场了。" 南京市水务局一位领导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 工作人员的电脑接入天气监测预警平台

7 月 21 日,记者再次来到市防指,工作人员电脑桌面不断闪现各类数据、图表和地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指挥部接入了江苏水情平台、南京市强对流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平台、122 南京市社会联动应急指挥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全面检测全市实际情况。

" 防汛必须一张网,比如市区哪里有积淹水路段,或者市民通过 110 反映情况,110 会通过 122 社会联动平台及时反映到办公室,我们就能及时调配人员和物资。" 上述工作人员解释到。

△ 南京潮水位站

防汛工作,水文数据尤为关键。" 我们必须时刻监控长江南京段水位,并根据数学模型做出预测。"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首席预报员严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作为水文数据专家,他在 7 月 18 日进驻市防指,此前他在 " 百年老站 " 长江南京潮水位站工作。

一张临时办公桌,笔记本电脑里是各类数据图表 …… 严锋一方面观测实时水位,同时看气象数据、上游来水,计算长江南京站的水位趋势。" 依据模型,目前能够比较精准地预测长江南京站的水位和起伏。" 严锋说。

在大量数据的计算之下,南京市的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在市防指会议室里,气象、水文、公安、应急、交通、建委等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密切关注着屏幕上的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数据。而大屏与全市各区防汛防旱指挥中心信号连通,一张数据编织的防汛调度网正在高效运作。 7 月 18 日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后,市防指迅速做出反应:市、区等挂钩领导靠前指挥,坐镇调度;同时增加巡查人员、巡查频次和轮换频次。

" 南京每天有 4 万人多人在一线防汛,全市共设置约 1630 处防汛值守点,累计出动人员 15.68 万人次、车辆 6335 台次。" 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说,为了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置,不仅依靠预报,还派驻专家组。高淳和溧水共有 4 个专家组,高淳有 8-9 名专家,溧水有 6-7 名专家,在市防指驻守的专家人员从 15-20 人增加到 25-30 人。

志愿者积极防汛:动员编制的社会防汛网

△ 胡怡欢(左)和胡怡乐姐妹俩

" 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是被志愿者、社工、医护工作者保护的那一批人,现在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南京的市民。"00 后双胞胎姐妹胡怡欢和胡怡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穿上红马甲,胡怡欢和胡怡乐便开始了他们防汛志愿者一天:在沿江边巡逻,查看路边有无渗水情况,并劝导市民安全观景。

今年春节,胡怡欢和胡怡乐一家人回到武汉爷爷家过年,疫情发生后滞留武汉 77 天,小区封闭期间,都是社区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如今南京汛情严峻,正值大学暑假,看到防汛部门的动员招募令,她们主动来到下关街道报名志愿者。

志愿者在今年防疫一线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武汉,城市暂停后,各类志愿者迅速填补了因封城带来城市服务空白,为武汉人的食物、出行、求医等各方面需求提供了帮助,大量社区志愿者更为社区防疫做出了贡献。

李金国对此深有感触," 疫情严峻时,我们下关街道要对各个卡口执勤,每天都要派出近 400 名值守人员,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动员的志愿者。" 转战防汛一线,下关街道迅速发动辖区内居民,号召大家报名志愿者。

如今下关街道每日有近 200 名志愿者,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正积极参与防汛工作。除了让市民参与防汛,李金国动员组织志愿者还有一个 " 心思 ":市民通过志愿者方式防汛,会提高他们的防汛知识、技能,更会提升市民的防汛抗洪意识。

△ 7 月 22 日水位

" 每一位普通人都应该要有防汛防涝的意识,在关注长江水位同时,也要重视自己和家人生活工作学习的小环境。当遇到汛期,应学会综合地势、雨情、水情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确保安全,减少损失。"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遇上极端情况,每一位市民的力量不可小觑,汇聚动员起来,会成为防汛防涝工作重要力量。

据悉,进入汛期后,南京共青团便积极动员号召青年志愿者参与防汛工作。18 日 10 时起,南京市防指启动全市防汛 I 级应急响应,南京市鼓楼区迅速进入Ⅰ级响应状态。当天,该区发布了防汛青年志愿者招募令,目前已招募到 323 名志愿者。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全市 2019 年实名注册志愿者 299.85 万人,年度有服务记录注册志愿者 169.24 万人,当前南京市已有万余名青年主动报名,走上防汛一线,共同编制社会防汛网。

" 疫情期间,因为有了有效科学的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疫。这次汛情,无数志愿者又积极参与防汛,也正是各级部门的有效动员,全民防汛,共同保卫我们的城市。" 李金国说,作为一线防汛人员,这些在疫情期间积累的经验,正用在防汛工作之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