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5 日夜里 8:30,当你走进刚刚 " 开街 " 的苏州观前街,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街道上人流如织,闪烁的光束在夜空有节奏地起舞,游客不停地从四面八方继续涌来。
稍往里走,巨幕电子屏在播放球赛,不少行人驻足观看。热门商店满是顾客,稍不小心就会踩到其他游客的脚。流动商铺在售卖老板精心制作的手工文创产品,引来游客围观。
观前街是苏州最知名的商业街,150 多年历史,有 " 姑苏第一街 " 美誉。主街此番重新开街,也拉开了 " 姑苏八点半 " 新征程。
作为苏州全力打造的夜经济品牌," 姑苏八点半 " 通过打造 " 夜 SHOW、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宿 "6 个主题活动,回归传统的苏式慢生活,感受苏州的江南文化之美。
苏州正在做一项工程,它希望白日忙碌的上班族,当夜幕降临之时,回到橹声灯影、评弹昆曲、小巷石桥、临水客栈、赤豆圆子、虎丘泥人的苏式生活中。
观前街便是你进入姑苏夜晚的开始,而在不远处的平江路,古香古色的各类商铺灯火通明,你会在这里邂逅小桥流水、石板小路、茶馆书屋、树影人声。
再漫步到山塘街,你便可以点一杯清茶,听一曲评弹,感受红灯笼下枕河人家的美 ……
其实,苏州人的夜生活,明清时期就已热闹非凡。
梦回 1660。
天渐渐黑了,街头的灯亮起来,苏州人的夜生活模式开启
宵夜、花灯、苏州戏 …… 都走起!
1
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
俗者,则随而俗之。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苏州牢牢把控着中国的时尚潮流近 300 年。
唱苏州戏,梳苏州头,穿苏州样式服装,用苏州式样器物,行为举动如苏州人 …… 惟妙惟肖,尽量体现出苏州风格。时人将这种现象和潮流称为 " 苏样 " 或 " 苏意 "。
苏州戏,便是昆曲。它特有的 " 水磨腔 " 唱法,得到大批文人雅士和富商大贾的喜爱,迅速流行到全国各地,时人盛称 " 苏州戏 "。
随着昆曲唱遍全国,苏州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全国被推崇。当时,苏州女人梳的 " 时世妆 "" 牡丹头 "" 元宝头 ",在全国流行一时。苏州女人穿的 " 水田衣 ",以零碎衣料拼补而成,在当时,是流行一时的网红服装。
苏式家具 " 尚古朴不尚雕镂 ",做工精致,迎合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意趣,当时,是全国的主流家具样式。
南京大学教授范金民分析说,苏州之所以能引领风尚,和苏州人善经营有关。当时的苏州,丝绸制品、酿酒业、竹器、玉器等各类生产,在全国都领先。而那时候的苏州,夜生活丰富到让你吃惊!
2
苏州好,酒肆半朱楼。
迟日芳樽开槛畔,月明灯火照街头。
入夜,岂能无夜宵?
在苏州吃夜宵,是一件文艺的事儿。
清代的苏州,吃夜宵上哪?山塘街斟酌桥的三山馆呗!
三山馆景致好,美食多,不管是游山玩水的驴友,还是挑剔的吃货,都会乐而忘返。
三山馆开了之后,山塘街逐渐变成了清代网红夜宵街。渐渐地,园林式的大酒店景园酒楼、李姓老板的李家馆,形成了山塘街 " 三足鼎立 " 的夜宵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
想吃满汉大菜?有!想吃汤炒小吃?也有!想听报菜名?得嘞,常备的菜点有 170 多道,您听好喽——
大菜有木樨肉、金银肉、高丽肉、东坡肉、口蘑肉,鸡鸭鱼肉,海参、鱼翅、鲥鱼、黄鱼、甲鱼、石斑鱼;点心有水饺、包子、馒头、片儿川、韭菜盒子 ……
硬核夜宵吃饱了,不妨喝点花露消消食。花露是用甑蒸出来的一种花茶,具有开胃、护肝的功能,甚至可以治疗牙痛和痢疾。反正那时候很流行,是 " 珍珠奶茶 " 般的存在。
晚上,时尚的琉璃灯闪亮,不管你想听评弹、昆曲还是小调,都有。人们挥舞着南方的葵扇、本地的折扇,很是风雅。
茉莉的,玫瑰的,薄荷的,桂花的,枇杷的,栀子的 …… 各种口味的花露散发着清新的味道,确定不来一杯吗?如果你是养生青年,还可以来一杯生地的、藿香的、地骨皮的中药花露。熬最深的夜,喝最苦的养生花露。
至于土豪们的夜宵,都是在自己家里吃的。那时候,苏州的一些名门望族家里都有私厨,夏天的夜晚,总会有人攒个局、组个趴。
攒个局总要有个名头,于是,爱热闹的顾家今儿给荷花仙子过生日,明儿给苏东坡过生日,在自家的怡园里,和朋友们猜拳行酒令,听人唱曲。
晚间的苏州,家宴也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3
灯船入夜尽张灯,五色玻璃列上层。
赢得火光人面映,夜凉犹着薄吴绫。
到了夏天,苏州的夜晚更加热闹非凡,枕河而居的苏州人尤其喜爱水上纳凉活动。
和成都人一样,苏州人也喜欢在水里打麻将。牙牌、叶格、马吊 …… 花样繁多,那时候这项活动叫做 " 斗牌 "。
不过,比起成都人直接往水中一坐,小半截腿都没在水里,苏州人的水上麻将打得要精致得多。他们把小船停在胥门万年桥洞下,停在虎阜十字洋边,或者干脆让小船随意留连。要的就是湖面的凉风习习,和景致的任意轮换。
不会打麻将也不要紧,你可以在船上一边听曲一边避暑,或者听说书人演绎古今小说,忘掉今夕为何夕。
对船的舒适度有要求的,你可以选择灯船画舫。《清嘉录》中记载,在虎丘,天色渐暗的时候,各种灯船画舫就开始络绎汇集。等到天色暗下来,就点上蜡烛,烛光和波光互相映衬,美不胜收。灯船上酒温菜香,管弦竞奏,往往能热闹一个通宵才结束。
在水边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也未尝不可。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就描述了一段夏日赏月的经历。
月色真美,低头看着河中波光如练,月亮倒映在河中。酒温饭熟,把竹榻搬来,与月光对酌,有一点点醉意的时候就吃点饭。
洗个澡,穿着凉鞋、摇着蕉扇回来,坐着或者躺着都行,和邻居聊聊因果报应。这样悠闲的夜晚,太让人羡慕了。
4
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
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 " 打灯谜 "。
腊月过后,一直到正月十八,苏州夜市,是花灯的天下。
吴趋坊、申衙里、中衙里、皋桥、中市一带,各种精巧别致的花灯在灯市销售,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喜欢人物花灯的,可以买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喜欢小动物花灯的,鹤凤雉雀、猴鹿马兔、鱼虾螃蟹应有尽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这些花果也会被做成花灯;想猎个奇的,买琉璃球、万眼罗、走马灯、梅里灯、夹纱灯、画舫、龙舟准没错。
总之,在苏州手艺人手里,万物皆可被花灯。
苏州的花灯可是引领时尚潮流的。各地乡镇都会来苏州进货,批发花灯回乡兜售。有的花灯做的很少,很多人竞相购买,卖给谁呢?只能现场拍卖,价高者得,实在是太抢手了。
灯市最红火的时候,张灯结彩、熙熙攘攘,真是一个 " 火树银花不夜天 "。
就算灯市落幕,来逛夜市的,还可以猜灯谜。这项活动,可以一直延续到入夏时节。
灯的三面都贴上题目,剩下的一面覆盖起来,藏着谜底。想猜着谜底,必须得有两把刷子,因为题目都是从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以及谚语里面出的。
但在才子如云的苏州,这些题一定难不倒大家。至于奖品,哦不这个说法太俗了,应该叫 " 谜赠 ",也风雅得很,都是笔墨纸砚、围巾、扇子、香囊这些文艺青年用得着的东西。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熊平平 胡玉梅 王子扬
图 | 青年作家王道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施向辉
特别感谢青年作家王道、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