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百年名校南京市第一中学收获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C9 名校求学的一中毕业生表现优异,受到大学的肯定;一中高三三个崇文班,学生 100% 达本一线;南京一中新百年跨江发展 , 江北新校区也将开设崇文班 …… 这些好消息,都和南京一中坚持十年践行 " 适合的教育 ",打造 " 崇文项目 " 有关,通过十年的努力,一批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成长之路被照亮,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 崇文项目 ",在科学家导师身边成长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 1907 年创设的崇文学堂,上一个百年,南京一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 30 位院士以及大批杰出人才。2010 年 9 月,南京一中结合学校实际并整合高校资源创设的 " 崇文项目 " 正式试点,其宗旨是通过中学与大学在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联系和有机衔接,探索与高校合作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模式。
" 崇文项目 " 是南京市首个参与 " 创新人才培养 " 育人模式改变的试点项目。希望在稳定学生较高学业水平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从兴趣到志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尝试将大学教育教学的理念前移到高中阶段,从而帮助学生跳出简单应试的窠臼,在更加开阔的教育教学平台上逐步形成其质疑的能力、批判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目标是为高校输送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高层次、高水平后备人才。
" 崇文项目 " 实施以来,学生们有机会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在实验室成长;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崇文项目 " 中,由大学中学联合培养学生,学生们课内在中学课堂学习,课外在大学实验室学习,首先打好校内基础,再进行拔尖创新内容的提升。" 崇文项目 " 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开放、独立、博学、共进的特质。
崇文班,是 " 崇文项目 " 的践行者。学校邀请南京一中校友、中科院院士饶子和担任崇文班名誉班主任,并聘请北大、清华、南大等一批名校的教授、专家给崇文班学生担任 " 成长导师 ",帮助学生设计三年的成长规划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校长尤小平
在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眼里," 适合的教育 ",是要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学校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秀所在,并鼓励和推动他们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而 " 崇文项目 " 也是围绕这样的目标展开。
" 崇文项目 ",听优秀校友说感受
" 崇文项目 ",已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一中毕业生,他们多数仍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一中的求学经历,成为他们人生宝贵的财富。
△段嘉伦
2013 届校友段嘉伦,就读于北京大学药学院,攻读药剂学博士学位。他这样说:
在南京一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每一位老师的教诲对我的成长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老师彭小蓓对我选择专业方向影响最大。在高一上学期,我选择了彭老师开设的《实验化学》校本课程,为我之后选择大学专业、确定研究方向,奠定了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上的原始积累。
南京一中的校训 " 求真 " 一直勉励着我一路前行。班主任姚国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卢庆宁(左)
2016 届校友卢庆宁,即将攻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学术型研究生。他这样说:
本科四年我课业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等荣誉,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回忆高中三年的时光,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日。初进一中,沈常美老师的课程巧妙融合理论与实践,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化学世界的兴趣;作为班主任,她也鼓励我们发散思维、勇于质疑。进入高年级,我的老师们却总能在应试和素质两个层面取得微妙的平衡。如陆文新老师,在传授系统科学的语文解题方法同时,不忘人文素养的熏陶,常令人流连忘返。
△杨喻涵
2016 届校友杨喻涵,现在就读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她这样说:
我在一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单纯快乐的时光。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一中的老师们给了我最大的信任与鼓励,让我去自由地生长探索。我的中学时代有那么多难忘的回忆:组织合唱节、戏剧节,导演大型话剧,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领诵《和平宣言》……
我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好老师。感谢我的生物老师沈皖秀老师,她的鼓励与关心让我不再浮躁,如今想来依旧感动。感谢陆文新老师不遗余力支持我导演大型话剧《威尼斯商人》。作为一个 " 非典型 " 学生,我的班主任秦笑春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对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中校训是 " 求真 "," 真 " 的意味不仅是真理,还是真实的自我。这个原则像一座灯塔,时刻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蔡静怡
2016 届校友蔡静怡,就读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她这样说:
很幸运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一中度过的,因为我接触的每一位老师,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师风师德都很棒。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王伟老师和语文魏荣葆老师。两位老师教得都很好,也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一中的这几年教会我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一中没有在我们身上钉下严格的条条框框,而是给予我们一定的自由让我们自己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要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探索自己的兴趣。高中时期大家的目标基本都是提高学习成绩,但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以学会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才是更重要的。
跨江发展," 崇文项目 " 延伸江北校区
作为南京市属高中外扩的先行项目,南京一中江北校区将于 2020 年秋季开学。江北校区占地 150 亩、坐落于江北新区核心区、按照最高标准打造。中山南路校区和江北校区,将实现一体化办学,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一中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更适合的教育。" 崇文项目 ",也将来到江北校区。
南京一中将实行一校两址、一套领导班子、一支教师队伍、一体化办学。江北校区主打寄宿制,营造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陪伴教育的成长环境,打造书院式校园,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在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看来,寄宿不是因为距离远,而是寄宿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成长。
在一中江北校区," 崇文项目 " 继续施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今年江北校区第一年招生,预计至少开办两个崇文班。
两校区招生,成为一中学生的机会增加了
据了解,2020 年,南京一中中山南路校区和南京一中江北校区按照一个代码、两个校区的办法招生。其中,中山南路校区面向全市招收普通高中学生 500 人,江北校区面向全市招收普通高中学生 300 人。一中普高招生计划合计达到 800 人,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考生有机会成为南京一中的高一新生。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中考志愿时,点开 1060 代码,即可填报南京一中,可以自行选择南京一中中山南路校区或江北校区,也可以两个校区使用两个志愿同时填报。
通讯员 郝良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