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 2019~2020 年度 " 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 榜单中,深圳位列其中。深圳凭借多项硬指标跻身全国前十,有 19 项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平均水平。其中,医疗服务得分超过全国均值,近年来这座城市为实现 " 病有良医 " 作出巨大努力,这是深圳人对此给予的充分肯定,也是昔日 " 短板 " 正在变为 " 潜力板 " 的重要表现。
通过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领域的改革创新,深圳走出一条特区蝶变之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平衡、协调发展。深圳 " 基层医疗集团 " 模式被国家列为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近日,深圳医改又拿下医疗卫生界的 " 奥斯卡 " ——第三届 " 奇璞奖 " 特殊贡献奖。
医疗卫生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
为了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圳在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医疗价格、人事薪酬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其中,通过医保 " 总额管理,结余留用 " 的模式,让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 " 以治病为中心 " 转变为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
针对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深圳市、区两级政府落实投入责任,2010~2019 年,累计投入超过 1500 亿元,推动 115 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其中 80 个在原特区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了翻一番,医疗卫生机构数由 1963 家增加至 4342 家,床位数由 2.1 万张增加至 5.1 万张,千人口床位数由 2.1 张提高到 3.9 张,千人口医生数从 2.15 名提高到 3.09 名。
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深圳创立以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目前深圳率先建立了多层次全民一体化医保制度,参保人数突破了 1500 万。
打造 " 顶天立地 " 医疗卫生新格局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居民疾病预防意识不强等问题,深圳创新性地规划建设以 " 区域医疗中心 + 基层医疗集团 " 为主体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市属医院与区属医院分工协作。按照规划,2019 年至 2025 年,深圳要组建 23 个区域医疗中心、23 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 " 顶天立地 " 医疗卫生的新格局。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 主打 " 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区属公立医院建基层医疗集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深圳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基本实现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上,深圳引进了 245 个高水平医学团队来深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市人民医院等 5 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肿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加快提升。近年来,深圳本土医疗实力大增,多个医院和专科进入国家和省队 " 方阵 ",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获批,另外,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
引进 " 三名工程 " 团队
实现 " 弯道超车 "
近年来,深圳通过创新性实施医疗卫生 " 三名工程 ",与一流医学院校合作共建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补齐了高水平肿瘤医院、高水平心血管医院的最大短板,助力深圳医疗卫生实现 " 弯道超车 "。
同时,深圳采取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了 245 个高水平学科团队,5 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创建单位,全市省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达到 80 个,12 个学科跻身全国前 50 名。通过名院合作和团队引进,一大批前沿医疗技术纷纷落地。在为深圳市民解决医疗难题的同时,也为深圳培养高精尖的医学团队。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