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陶佩池 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7 月 28 日,南京市召开扎实做好 " 六稳 "" 六保 " 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通报南京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相关情况。南京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胡益民介绍,到 6 月底,全市低保在保 3.89 万户,5.44 万人,累计发放资金 2.42 亿元;7 月份起,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从 900 元 / 月提高到 945 元 / 月。
目前全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情况如何?胡益民表示,全市在册城乡特困供养人员 1.37 万人,累计发放供养救助金 1.12 亿元。全市临时救助累计 1.12 万人次,救助资金 1239 万元,平均救助标准达 1106 元 / 人。为应对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影响,1-3 月份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2600 万元,其中 2、3 月根据省和国家要求,分别增发 50% 和 100%。
据悉,今年以来,南京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内容包括加强救助制度兜底脱贫能力,对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 " 应保尽保 ";完善民政与扶贫部门贫困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低保缓退机制,阶段性放宽有劳动能力人员申请救助等。
比如,超出低保条件的保障家庭,视情继续享受 3-6 个月低保;在脱贫攻坚期内,享受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按相关规定最长可执行 2 年缓退期。2020 年 12 月底之前,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在其家庭申请低保时,所领取的失业金暂时不计入家庭收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 7 月 19 日,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实时比对系统正式上线。系统具有实时、精准、便民、支撑决策等特色。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架构和人脸识别技术,将原有的 " 授权方式 " 从 " 救助申请人授权核对部门核查 " 转换为 " 救助申请人自主查询后将核对结果提供给核对部门 " 的方式,实现 " 主动 " 授权。此外,13 条实时数据来自各相关权威部门,信息实时 + 数据权威 + 信息详细,有力推进社会救助更加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 " 我的南京 " 开通了手机端应用,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发起救助申请。
胡益民强调,受救助的困难人员隐私还会受到相应的保护。" 我们各级的社会制度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不能泄露申请救助人员信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