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30
国际友谊日花语寄和平,江东门纪念馆启动“花语”仪式化教育活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7 月 30 日是国际友谊日,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 " 花语 " 教育启动仪式。" 我们希望利用花朵对心灵的疗愈作用,让参观者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和平的美好。" 馆长张建军说。

△ 插花作品

当天上午,在馆内展出的盛开的和平月季、白掌,给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厅外籍人士救援展区增添了不少生命力。第一期 " 花语 " 仪式化教育主题是 " 感恩义士 致敬英雄 ",主题花卉是和平月季,它的花语是和平使者,寓意向世界传递一同守护和平的永恒信念。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批国际义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利用中立国民和国际红十字会委员等特殊身份设立南京国际安全区,竭尽所能保护了 25 万余名中国难民。现在,在外籍人士救援展区依然能够看到他们的英勇事迹。

展区内,破碎的瓦片,嫩绿的苔藓,洁白的白掌,粉色的月季,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家郑翕文设计,她介绍,破碎的瓦片代表着 1937 年南京那段破碎的过往,苔藓的花语是母亲的爱,覆盖在瓦片上,代表着大地母亲对人类的关怀。作品通过白掌相连,它的花语是友谊之手。一共有 50 枝白掌,代表着 25 位国际友人在那段苦难日子中,对南京难民的救助。作品中间摆放着一株松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松树是不屈不挠英雄气概的象征。郑翕文说:" 我把和平月季也融入进了这个作品, 想借这个作品表达人类对和平的呼吁和期盼。"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

当年救助过南京的国际友人,他们和花有着难解的缘分,魏特琳曾在日记中多次写到对菊花的喜爱,丹麦当地的一种黄玫瑰以辛德贝格的名字命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把这些花以插花的艺术形式表达,能让观众得到更好的互动和感悟。"

他表示,在这个展厅参观时,大家心情都非常沉重,纪念馆希望在展陈过程中通过花语教育仪式项目,让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有别样的触动。" 我们希望利用花朵对心灵的疗愈作用,让参观者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和平的美好。"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花语仪式化教育是一个系列项目,接下来将会在一些重要的时间或特殊地区进行展出。此外也会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传播,方便大家参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相关标签

教育 和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