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 10 分钟,停车 1 小时。" 针对市民街头临时办事停车难问题,北京市出台办法,力求破解。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北京市交管局会同北京市城管委等部门在城区公厕周边增设了路侧限时停车区。首批 92 处已完成标线施划、标志设置等工作并投入使用,第二批 109 处正在施划中。未来还将根据公厕位置及道路条件分批增加限时停车区,以解决驾驶员 " 如厕停车难 " 问题。
城市停车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老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2.4 亿辆。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我国停车泊位理论需求为 3.12 亿个,但实际仅有约 9233 万个,缺口较大。据苏州公安部门统计,仅姑苏区停车泊位目前缺口就有 10 万多个,缺口率近 40%。在南京,截至 2018 年底,该市机动车保有量达 268 万辆,而全市停车泊位总量仅有约 152 万个。
城市停车位不足,带来一个很现实的尴尬 : 车主出门办事,需要临时停下车,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而纠结。比如要上厕所而 " 不便 " 停车,真可谓急死人。这个 " 难言之隐 ",城市的哥的姐恐怕更有发言权。
为此北京专门在厕所旁边开辟临时停车区,方便车主临时停车。
北京市的做法是,根据公厕周边道路条件的不同,采取设置 " 临时停车泊位 " 和设置 " 临时停车区域 " 两种模式。其中,临时停车泊位是在公厕门前或周边设置虚线边框的限时停车泊位及黄黑色的禁止长时间停车标线,并配有限时停车指示标志及 " 可临停 15 分钟 " 辅标。交管部门联合高德、百度等地图导航平台,完成了公厕周边限时停车区的地图标注及快速检索功能,方便搜索查找。
这样的民生实事、小事,让人暖心,这样的人性化操作,更加贴心,可以来一打。
城市治理,于细节中见真功夫,在街头巷尾处看文明。对于治理者而言,城市管理,不仅仅是市容环境、小摊小贩、商户门头,还包括一些文明的市政配套服务,把市民亟待解决的小事当大事来做,把民生痛点、难点、" 堵点 " 当急事办,这才是城市治理者最该用心和发力的地方。
类似城市停车如厕难,并非北京独有,很多城市都存在。北京市探索出的解决模式,值得更多城市跟进、借鉴。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至上是党的施政宗旨。政府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于老百姓而言,最切身的感受就体现在这些城市治理的细节中。
ZAKER 南京评论员 曹玉兵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