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31
尿毒症患者5天无法血透,专家“造”出一条血管通路挽救生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倩 程守勤 记者 梅书华)近日,一名透析了七年的尿毒症患者,因为左上肢动静脉瘘闭塞,失去了血管通路,导致 5 天无法血透,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将其收治入院,该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国内著名血管通路专家、副主任医师高民带领团队,在患者上肢 " 无路可用 " 的情况下,为患者施行了下肢造瘘,在腿上 " 造 " 出一条血管通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手术中 通讯员供图

血透 7 年上肢血管通路耗竭,专家另辟蹊径下肢造瘘

54 岁的李大爷来自盐城,十年前被诊断为慢性肾炎,接受保肾治疗。七年前,在当地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一年失败,在左前臂进行了 " 造瘘 " 手术,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内瘘闭塞,李大爷只好继续求医造瘘。如此反复,直到内瘘第四次出现闭塞时,他找到中大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高民为他做了左上肢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平稳透析了四年多。近日,李大爷的瘘又闭塞了,内瘘闭塞时间长且血栓长达 10 多厘米,已经无法溶栓取栓或再继续造瘘。李大爷心急如焚,再次赶到中大医院。

高民了解患者情况后,发现李大爷的血管条件特别差,上肢血管内瘘闭合严重,而且李大爷已经五天没有进行透析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于是,高民制定了 " 三步走 " 手术战略。第一步,当天在血液净化中心手术室行右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满足短期透析需要,先解决燃眉之急;第二步,三天后高民及其团队为患者行左下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术后一个多月,李大爷愈合后,就可以通过左下肢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治疗;第三步,又过了三天,为了确保准确无误,高民及其团队特意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左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确保左下肢内瘘伤口愈合前过渡期的血液透析问题万无一失。

高民介绍,下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在下肢的动脉和浅表静脉主干之间通过血管吻合建立血液透析用的血管通路。由于涉及到下肢血管,其位置深、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目前很少有医院开展。但是,这项技术相较于人工血管费用更低,且使用自身血管,感染概率低,是上肢血管通路耗竭后的较好选择,同时,大大减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条件不好带来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这不仅有利于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也让更多尿毒症血管条件差且血管通路不畅的患者受益。

慢性肾病患病率达 10%,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通道

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目前,慢性肾病患病率达 10%,许多患者最终会进展到尿毒症,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维持生命。由于肾源缺乏,透析治疗一直是世界各国治疗晚期尿毒症的主要方法。近 20 余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大,透析费用已经不再是威胁尿毒症患者长期生存的主因,血管通路问题成为威胁主因 ,这也是对各国血液透析专业医护人员的重要挑战,专业领域称作 " 没有血管通路,就没有血液透析 "。

" 血管通路就是生命通道。" 高民强调。他表示,血透患者的血管情况不同,因此各种疑难复杂情况都会出现。为此,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专家组建了血管通路攻坚团队,不断开展各项疑难复杂手术,通过术前专业评估,制定最合适患者的手术方式。目前,该中心已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包括下肢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动脉瘤切除、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入术、内瘘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中心静脉病变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内瘘缩窄、内瘘取栓等各项手术操作,年手术量千余台,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在彩超引导下进行内瘘穿刺以及复杂内瘘穿刺定位等技术,多方位解决了血透患者的各种通路难题。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