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04
深晚报道丨深图开设“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2 日," 人文讲坛 · 儒家 / 道家文化研习社 " 开学典礼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景海峰,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李大华," 儒家 / 道家文化研习社 " 全体研习生以及媒体代表出席典礼。

" 人文讲坛 " 是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于 2017 年联合创办的学术讲座品牌,旨在搭建知名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传播人文知识,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和修养。至今," 人文讲坛 " 已举办 109 场讲座,先后邀请了五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市民读者分享文史哲专业领域的经典文化知识,参与读者一万余人次。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典文明传承,2019 年以来,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积极探索 " 人文讲坛 " 的模式创新与转型,联合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在原讲授基础上增设了课程制的 " 儒家 / 道家文化研习社 ",形成了以 " 进阶式的儒道研习社 " 为主、" 基础式的知识普及讲座 " 为辅的双驱模式。2019 年 11 月,研习社招募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严格的简历筛选以及笔试与面试选拔,最终两个研习社各录取 50 名研习生。在精心策划、筹备与组织下,2020 年 8 月,研习社正式开课。

" 儒家 / 道家文化研习社 " 承继了 " 人文讲坛 " 的精神内核,致力为公众提供 " 专业、深入、经典 " 的文化内容,满足读者深层次学习需求。研习社由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专业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授讲团队,立足于读者志趣与潜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教研经验,精准引领读者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并制定完备培养体系。研习社学制为两个学年,每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社每学年 15 节课,两个研习社共计 60 节课。研习社每学年结束时进行学年考核。同时,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符合考勤要求且年度学业考核成绩平均 75 分及以上者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发放结业证书。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馆长介绍,研习社以深圳大学的教授学者为核心班底,辐射至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专业学者,共同为市民读者传经授道,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张岩表示,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秉承着 " 平等、免费、开放 " 的宗旨为社会大众服务,搭建儒道研习社这样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交流平台体现了图书馆的责任与担当。

就儒家文化研习社的研习重点,景海峰教授从 " 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 展开,由儒学发展历程的 " 儒学三期说 " 切入进行介绍:儒学第一期为 " 秦汉儒学 ",以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为重要代表;第二期为 " 宋明理学 ";第三期为 " 现代新儒学 ",是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启的新儒家思潮。

李大华教授则从 " 平等、友善、进取、担当 " 四个方面分享 " 人文讲坛 · 儒家 / 道家文化研习社 " 的创设初衷,希望能够培养一种人文精神,培育具有中国文化底蕴与世界眼界的文化人才、文化专才。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标签

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