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侯天卉 江楠 / 文 顾闻 / 摄)清晨的三七八巷热闹非凡,巷弄两旁的商铺、菜店早早就开门营业,挤满了手提菜篮子的居民们。这里是老城南人的美食天堂,鸭油酥烧饼、麻团、红糖蛋糕等都让人垂涎三尺,却没有一家店面门前像傅金红家这样排起长龙。这家店被附近居民称为 " 无声蛋饺 ",因为店里的师傅都是聋哑人。由于皮薄馅多、味道鲜美,买蛋饺的长队已经排了二十多年,不少顾客甚至是从桥北、江宁等地特地赶过来的。
△ 无声蛋饺铺
老城南小巷里藏着小小网红店
居民楼下不到 15 平米的门面没有牌匾,一张铁皮桌,两只搪瓷缸,三口热腾腾的蜂窝煤炉,四个安静干活儿的人,三三两两排队买蛋饺的顾客,这就是傅金红店门口的模样了,附近的居民们都习惯称这里为 " 无声蛋饺铺 "。
△ 无声蛋饺铺里的师傅在制作蛋饺
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是因为傅师傅一家除了女儿都是聋哑人。虽然手里的活儿上下翻飞,但几乎没有交流,偶尔通过手语简单沟通。现代快报记者从周边居民处了解到,这个摊子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存在,那时候是傅师傅的母亲带着媳妇经营,后来生意忙不过来,傅师傅、弟弟、弟媳都加入了包蛋饺的团队。节假日,傅师傅的女儿也会来搭把手,高峰时六七个人一起忙活。
" 诶?今天没有人排队啊?" 李阿姨探头望了一眼,赶忙从自行车上下来," 给我来 40 个蛋饺,再来 2 斤绞肉!"
△ 无声蛋饺铺里的师傅在制作蛋饺
李阿姨是傅师傅家十多年的老顾客了,买蛋饺只认这家店。" 现在主要是天气热了,不然不排个把小时的队,肯定买不到。" 李阿姨回忆,有一年冬天最夸张,虽然天上下着小雪,但店前排的长队都拐到大马路上去了。" 有人排了 5 个小时才买到,火得不得了。"
" 傲娇 " 的蛋饺,限时还限量
六月到八月,是南京城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傅师傅一家对营业时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 早上 6 点 30 分 -10 点 30 分营业,高温下午休息。" 原本上午 7 点半到 11 点半,下午 1 点半到 4 点半售卖的 " 无声蛋饺 ",营业时间缩短到了上午。
傅师傅手中的两把铁勺在煤炉上烧得滚热,倒入蛋液,晃动两三圈,将每个角落都裹上金黄的蛋皮,再将多余的蛋液倒出。长柄的木筷子从搪瓷杯中挑出肉馅,包入蛋皮中,再把蛋皮严丝合缝地捣严实,一个蛋饺就形成了。
△ 蛋饺制作过程
" 帮我装四盒吧。" 卢阿姨从包里掏出几个塑料盒,没想到遭到了拒绝。傅师傅的爱人连连摆手,比划着 "40" 的手势。原来,傅师傅家的 " 无声蛋饺 " 是限量售卖的,每人每次只能买 40 只,不过可以搭卖面筋塞肉等其他产品。
在傅师傅店里帮忙的阿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无论寒暑,傅师傅一家早上 4 点就起床忙活了,和馅、装桶,一直要忙活到开门前。" 每天也不知道能卖出去多少个,反正肉馅儿没了,蛋液空了,我们也就打烊了。"
不少粉丝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8 月 5 日上午 9 点,烈日下前来购买蛋饺的顾客虽然没有排队,但还是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现代快报记者发现,来购买蛋饺的不仅有附近的居民,还有从南湖、江宁、桥北特地赶来的,每个人走时都满载而归。
△ 顾客用手语与店里的师傅交流
" 冬天,尤其过年的时候,南京人都要吃‘金元宝’图吉利的,那才是天天排长队哦,下雪天都能排几个小时!" 在傅师傅这里买了十几年蛋饺的申叔叔,一口气买了 150 块钱的蛋饺和肉。
" 他们都是老南京,口味也都是南京人爱吃的,皮薄馅大,东西干净,就冲这,也值得我每次跑半个多小时来一趟了。" 申叔叔说,他的儿子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每次回家前都会打电话给他,点名要吃傅师傅家的蛋饺,为的就是这里难得的南京味道、金陵记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