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 文 张治纲 / 摄)伴着低低浅浅的笛声,杜丽娘捻着水袖款款而来,似云中仙子,翩然而至 …… 这位 " 仙子 " 就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龚隐雷。
随着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昆乐府研习基地联合推出、现代快报独家媒体合作的 " 遇见 · 昆曲 " 南京市中小学生及昆曲爱好者公益夏令营进程过半,作为花旦班的主课老师,龚隐雷与学员们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变身美丽的杜丽娘。龚隐雷说,以前她都是接受老师的 " 滋养 ",如今她要将这些传给大家。
△龚隐雷
学戏
不放过每一个字、腔、气口、节奏
8 月初的夏日,阳光灿烂,夫子庙附近的昆曲研习基地,传来阵阵曼妙曲音,龚隐雷反复调整着学员的兰花指。
1978 年,12 岁的龚隐雷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戏是一门苦功夫,省戏校更是以要求严苛著称。每天上午 5 点半起床,喊嗓子,练早功,各种课程把孩子们的生活排的满满的。尽管如此,龚隐雷并没有觉得苦 , 千里挑一的入学机会让她格外珍惜。" 当时上戏校真像考‘状元’一样,初试复试再复试,最终我们这批只留下来 60 多人。"
△舞台排练
由于天资颇丰,刻苦认真,龚隐雷得到了当时唱念课老师、金陵曲家王正来的看重。几乎每天课程结束,王正来老师都要给这个小姑娘 " 开小灶 "。王正来曲学精深,授曲严谨,不放过每一个字、每一个腔、每一个气口、每一个节奏。
但对于年轻的学生,这些规矩太抽象,学不会,怎么办?这时老师会用手势来辅助,比如擞腔,老师会做波浪的手势,表示这个腔不能断气,一波连着一波。再比如嚯腔,就是常说的落腮腔,下巴掉下来的意思。唱到这里的时候,老师就会表演下巴要往下掉的样子。
" 小时候在王老师边上学唱念,以为老师闭着眼睛是睡着了,其实他一直在听,只要我唱的哪里不对,他马上睁开眼睛说‘这里不对’,吓得我一激灵。" 龚隐雷笑着说,虽然王正来老师对她极严格,但从未红过脸,给予了她很多温暖的力量。
一个 " 害羞 " 都有百转千回
《牡丹亭》是旦角演员都要学的一出戏。当年,正值花季少女的龚隐雷,怀揣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懵懂,去扮演杜丽娘,自然十分恰当,但龚隐雷说,当时只能算是模仿,完全没开窍,更谈不上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
龚隐雷进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后,遇到了人生的另一位恩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锦芳。" 老师非常擅长运用眼神、水袖和身段变化来传神。" 比如杜丽娘的 " 害羞 ",简单地说是一个情绪,其实要把它 " 做 " 好,功夫可不浅。眼神从 A 到 B,从上到下,眼神会在空中画一个弧线,不能高不能低,还要留有停顿与观众互动,这背后有百转千回。
△《疗妒羹 · 题曲》龚隐雷饰演乔小青
在龚隐雷记忆深处,总还记得当初老师教学的那个状态——认真到极致,一个出场,她可以反复让学生打磨几十遍。" 心动出戏 ",把曲情通过唱和身段程式表现出来,用情去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一个演员站在台上,不是只要自己的感觉,更要观众的感觉。" 龚隐雷感慨地说。
2009 年,龚隐雷举办了第九次个人专场演出,并且为自己的恩师补上了磕头拜师礼。" 胡锦芳老师就像是我的母亲,她毫无保留的‘滋养’了我。"
台上
有两次差点 " 死 " 在台上
一路走来,苦与甜,都是人生的果实。回想舞台表现,有两次让龚隐雷难忘。" 我差点‘死’在台上。"
一次是跟着胡锦芳老师学《刺虎》。《刺虎》是昆曲《铁冠图》中的一折,讲述了宫女费贞娥意图刺杀李自成的故事。" 费贞娥属于旦角中比较特殊的‘刺杀旦’,但是我平时主要学的都是温和的闺门旦、正旦,费贞娥这个人物需要很强的爆发力和狠劲,对我来说挑战很大。"
△龚隐雷
第一次彩排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龚隐雷生怕裙子在舞台上松了,把腰包裙系得紧紧地,谁料到,随着舞台动作、喘息幅度,裙子越勒越紧,当把 " 一只虎 " 刺死以后,就完全喘不上气了。
" 那时候脑子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快下去快下去’,另一种‘再坚持下还有一出戏就结束了’。最后我还是坚持了下去,唱完了整场。"
还有一次惊险经历是在前不久,那天气压很低,晚上大雨,龚隐雷要演《玉簪记》的全本。" 当前三折唱完后,一切还很顺利,到了第四折下半场就出现了和上次一样的情况,整个人天旋地转,要呕吐。" 龚隐雷说,但就在这时候,她听到潘必正在台上念 " 调转船头 ",她知道自己必须要上台了,于是本能的冲上台去,硬是把整场戏撑完了。
龚隐雷笑着说,她的先生,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柯军以前经常讲一句话:" 我们干这一行的,死也得死在台上。" 虽然不是真要那么做,但心里就是有这种觉悟和信念,要把最好的都奉献给舞台和观众。
传承
我要 " 滋养 " 更多昆曲爱好者
在夏令营,花旦班的学员都对龚老师非常喜欢。这种喜欢出自于对 " 仙女 " 的仰望,更出自对她教学的细致、认真的敬佩。
95 后的苇杭是个资深的昆剧迷,平时也会跟着曲子自己哼哼唱唱," 龚老师要求很严,比如一个碎步,就会大家反复走十几圈,原来我只是觉得昆曲很美,现在是真切感受到一出戏的背后是千百次锤炼。"
△指导学员
教学中,龚隐雷严格遵守恩师的教导,一招一式都十分讲究。" 传承首先需要有敬畏之心,先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再此基础上可以加一些个人特色。"
龚隐雷认为,不必忌讳 " 创新 " 两字。现在的昆曲和 600 年前是一样的吗?每一代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大环境,会把自己理解放进昆曲中,但前提是不能破坏昆曲的规矩," 昆曲是曲牌体,格律严谨,这个是我们要传下来遗产的部分,但艺术如果没有发展,一定会走入死胡同。"
因此,她热情期盼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加入,能为广大昆曲爱好者传播昆曲的 " 种子 ",正是她近年来最想做的事情之一。" 现在做的这些公益夏令营,传承计划都是非常好的思路。" 龚隐雷真诚希望,这次夏令营对业余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来学会一段唱腔或者身段动作,其实更多的是给予大家美的熏陶,当代人追求一种有美感的生活方式。
△龚隐雷与学生
【预告】
8 月 6 日," 遇见 · 昆曲 " 南京市中小学生及昆曲爱好者公益夏令营少年班二期就要开班啦!在这里我们会相遇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周鑫和徐思佳,国家一级演员孙晶,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舞美主任、舞台技师洪亮,以及花旦班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龚隐雷,小生班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张争耀等。
还有一个小小剧透,8 月 9 日特色课程盔帽赏析和制作,8 月 12 日特色课程脸谱讲解和绘画,以及部分课程还会在线上直播。敬请关注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江苏省演艺集团、昆乐府研习基地公众号了解最新信息。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