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 见习记者 尤力庭 / 摄)近日,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包含镇图书阅览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群文演艺空间和艺术品展陈空间等。中心入口处,一幅巨型彩陶釉画作品《丁蜀虹》格外引人注目。
该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及其团队原创设计并制作,并向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偿捐赠。蒋国兴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他坦言:" 一直想为家乡设计一款‘人文地图’,这幅《丁蜀虹》也算了却自己多年心愿。"
△《丁蜀虹》
作品聚集家乡山水人文
在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楼,蒋国兴一边指着《丁蜀虹》实景作品,一边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 整个作品长 4 米,高 6 米,包含丁蜀镇最具特色的古桥、名人、紫砂壶、山水等元素 ……"
" 整个作品画面以方溪河、蠡河等河流为轴,张泽桥、天空彩虹桥横跨左右,以画溪桥、常安桥、大浦桥等七座古桥汇合而成的龙门石,构成画面之核,形成丁蜀同心结。三山成鼎、此山似蜀、东坡书院、古龙窑和陶码头等名胜散落其间 ……" 蒋国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 画面顶上,是刻有陶朱公、苏轼、欧子明、供春、陈鸣远、潘序伦、阿甲、葛琴、成公亮等名字的星辰,象征着丁蜀镇人文荟萃、灿若星河,供春壶、三足如意壶、提璧壶、牡丹壶、曲壶、龙藏四海壶、葛瓶等古今陶瓷名作,展现的则是丁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该作品由蒋国兴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联袂创作,以彩陶釉画工艺精心制作而成。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该作品:浪漫的艺术想象,展现深厚悠久、极尽繁华的丁蜀人文历史,构建起了丁蜀镇的 " 人文地图 "。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蒋国兴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不仅钻研宜兴陶瓷技艺,而且勇于跨界创新,将传统陶艺应用于现代公共空间,其为上海中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地铁空间等地创作的《鱼乐图》《身如彩翼双飞舞》《诸光开物》等环境陶艺作品,成为上海的独特人文景观。
" 是家乡的水土滋养了我,让我走到今天。" 回顾三十多年陶瓷生涯,蒋国兴坦言,宜兴蠡河边上的 " 陶码头 ",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隶属于江苏省供销社,自己从这里开始学习陶瓷工艺,也是从这里开始陶瓷的创新探索之路。
蒋国兴坦言,年纪越大,对家乡的感情越浓烈," 大约五六年前开始,我就一直想为家乡设计‘人文地图’,把家乡人文、历史、陶瓷发展史等都融入,全面展示家乡的人文魅力和风土人情,这次《丁蜀虹》刚好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 "。
陶瓷创新永不止步
据现代快把记者了解,除了作品《丁蜀虹》,在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有另一件由蒋国兴及其团队创作的陶瓷壁挂作品《走向未来》,该作品位于通往二楼图书阅览中心的楼梯一侧,显得独特而雅致。
△《走向未来》
" 本作品借打身筒形式,由一块块陶板连结而成。" 据蒋国兴介绍,该作品有诸多创新,其一,陶板背面使用吸音棉,避免圆形筒空间出现回声,在保证作品美观的同时实现功能性;其二,陶影跨界融合,陶板为幕墙,用光影投射实现光影科普功能;其三,把青花瓷苏麻离青装饰工艺运用到陶板上,让陶瓷壁挂作品色彩更亮丽。
基于传统、积极创新,是蒋国兴的人生追求。蒋国兴表示,自己将从家乡的陶瓷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突破紫砂壶这一特定的艺术表现门类,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空间布置、景观设计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让陶瓷艺术存在于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