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12
深晚荐书|《娇惯的心灵》: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近日推出的《娇惯的心灵—— " 钢铁 " 是怎么没有炼成的?》是一部 " 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 ",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 " 钢铁 " 是怎么没能炼成的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在现实中,从幼儿园开始,许多孩子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 " 虎爸虎妈 ",作为 " 直升机式 " 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 " 竞赛 " 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

最近,众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线学者教授都在关注和推荐这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因为,他们从书中看到了当代社会进程中的一场教育危机——过度的保护导致一代人的衰弱,在三大人生谬论的认知指导下,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与美好的愿景背道而驰。这三大谬论是:

1. 脆弱人设 : 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

2. 情感推理 :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3. 我们 VS 他们 : 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这三大谬论既不符合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也不符合许多文化中的古老智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一些大学和家长中贯彻落实: " 直升机父母 " 的过度保护、无监督玩耍的减少导致了心理问题的爆发式增长、思想极端、成熟期推后、抗压性减弱、难适应社会等等。

这本书两位作者分别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活动家,他们长期关注美国高等教育及相关领域问题,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他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深入探讨了这三大谬论的成因以及它们在教育中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假如我们用书中的故事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近年来国内很多现象与之有相似之处:" 巨婴 "" 精致利己主义 "、心理脆弱等等。而父母的焦虑,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生活的全面侵占 …… 这些情景我们也不陌生。

作者最后基于认知行为心理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者认为,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 " 脆弱的一代 "。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 " 娇惯 " 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作者还就如何限制并优化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怎样助力学校, 对抗谬误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让你和你的孩子都更快乐,更健康, 更坚强,也更有可能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标。

《娇惯的心灵—— " 钢铁 " 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美)格雷格 • 卢金诺夫 乔纳森 • 海特 著 田雷 苏心 译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年 7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