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13
听江苏一线记者讲述“苏大强”的抗疫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谢喜卓 邓雯婷 文 / 摄)66 岁还主动请缨去武汉的他、在武汉战斗了 88 天的她、拍下 15000 分钟素材的她 ......8 月 12 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全省一线新闻记者巡回交流会圆满收官。此次交流会共计历时 12 天,50 余名记者就抗击疫情的亲身经历进行了分享,全省 13 市 2000 多名新闻工作者参与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级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闻令而动、向 " 疫 " 而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与白衣战士们一道,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江苏省主要新闻单位的 59 名同志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和黄石一线,进行采访报道,江苏也成为了全国各省区市派往湖北记者人数最多的省份。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疫情防控中的江苏作为、江苏担当、江苏贡献,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营造了平稳有序的良好氛围。

在武汉一线,新华日报南京分社社长助理王世停看到,风险最大的气管切开手术中,江苏医生总是冲锋在前:" 我是党员我先上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导演杜珺,曾 30 多次进入湖北一线污染区、半污染区进行拍摄,专访了 80 多名医护人员,记录了 15000 分钟的素材,精心制作了 8 集大型纪录片《逆行者》。

△高志鹏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高志鹏,是个 90 后小伙子,虽然是初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在前线时刻都需要恶补 " 感控 " 知识,但也正是这一个多月的出征,让他对记者这个职业,以及记者所背负的责任,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同为 90 后,当现代快报赴黄石记者邓雯婷回忆 32 天的特殊经历时,她表示,正是那段难忘的日子,让一个胆小的 90 后女孩子,迅速成长为一名女战士。

△孙兰兰

现代快报编委、武汉前方报道负责人孙兰兰,跟随中央指导组宣传组,在武汉整整战斗了 88 天,她所在的现代快报武汉战疫队,也是江苏在武汉战斗时间最久的一支队伍。孙兰兰带头进入最危险的 " 红区 " 采访,和同事多次进入重症病房采访跟拍,对话离死神最近的病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重症病房里的 " 我和你 ",实录 ECMO 患者的生死之托。

在江苏省内的战场上,江苏媒体人深入医院、社区、病毒实验室深度解码 " 苏大强 " 的硬核答卷。现代快报编委刘峻,是一名从事卫生领域报道 15 年的老兵,流感病毒曾对他的肺部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时至今日,仍留有很多后遗症。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他拒绝了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的要求,独自一人回到南京,担任报社医疗报道小组的组长。克服疾病困扰,留下了一个个 10 万 + 的催泪报道。

△周桐淦

此次巡回交流会中,还有一位年纪最大的新闻战士,他就是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扬子晚报原副总编辑周桐淦。66 岁的周桐淦,虽然已经退休,仍然主动请缨,在武汉、黄石进行了 17 天的采访。" 人活着当然很好,但要活得有意义,还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 周桐淦希望,自己能够化作护花的春泥、铺路的石子,为国家新一代的成长做点有意义的事。

在连云港,巡讲现场来了许多小记者认真聆听。来自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小记者中心的杨智,讲述了校园里的抗疫感人故事,从 4000 多公里外的尼泊尔背回 3092 只口罩支援战疫的王雪菲同学一家,到吹着口琴等待一线战疫的妈妈平安归来的徐浩辰 …… 一个个感人的事例,激励着小记者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

" 疫情之下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履职尽责’的精神令人感动,新闻背后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故事催人奋进。"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记者沈扬表示,自己要学习抗疫一线记者英勇无畏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职业素养,争当负责任有担当的媒体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