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春节,黄世和(左一)与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小孙女在家中合影,三代同堂其乐融融。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 1993 年,黄世和(左一)的家人从老家来深圳探望他,他们在深圳人民公园合影留念。
▲黄世和 1987 年的第一代身份证。
▲当年的边防通行证。
扫码进入 深圳 ZAKER 《我的特区情缘》 专题
1983 年,退伍后来到深圳的那一天,21 岁的黄世和没有想过,自己会与这座城市结缘 37 年。37 年,时光匆匆,从青葱小伙到成熟男人,从孤身一人到三代同堂,深圳留下了黄世和成长的足迹,黄世和也参与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从专门淘货到随处都有 生活越来越便利
" 时间过得真的是太快了,一转眼我都当爷爷了。" 说起家人,黄世和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这是我妻子、儿子、儿媳,还有我的小孙女。" 黄世和向深晚记者介绍着一张合影,照片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温馨幸福。
"1996 年,我把在老家生活的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深圳。" 黄世和回忆道,起初那些年独自一人在深圳打拼的他,无时不挂念着家里的亲人,当时一有探亲假,他就会专门去岗厦、沙头、沙尾等地方,淘一些新潮的港货带回去。" 有电子表、折叠伞,还有港衫,很时髦的。" 黄世和说,当时内地很少有这些物件,带回去很新奇,"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旧物件我没保留下来,不然还可以拿给你看看,当时真的都很少见的。" 黄世和笑着说,过去大家用的基本都是长柄伞,折叠伞很少见,有一次他带了把折叠伞回去,家里人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就不同啦,经济发展很快,这些物件到处都有,买起来也很方便。"
从平地窄路到高楼通途 城市越建越美丽
除了日常用品发生着变化,黄世和的生活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改变。刚到深圳时,黄世和在深圳市第四建设公司工作。" 八卦岭这一区域还有深圳中学的建设,我都曾参与。" 黄世和说,这么多年来,他见证着平地起高楼,见证着道路变宽阔,见证着深圳速度。
" 我刚来深圳那些年,上海宾馆再往西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呢,城市绿化也没有现在这么好。" 黄世和回忆道,起初城市公路没有现在这么平坦宽阔,每到上下班,他都会骑着自行车颠簸在不是很平整的路上," 我是看着深南大道一点点变长、变宽、变平、变美丽的,现在的深南大道多漂亮啊!" 黄世和说,他的生活也像深南大道一样,越走越宽,越来越好。" 这些年,我看着深圳的高楼越来越多,绿化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天空也越来越蓝。我在 1997 年买了房,2003 年买了车,如今,我的孩子也有了孩子,我们一家三代都在深圳安了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一家餐厅到众多分店 公司越走越宽广
谈到越来越好的生活,黄世和感慨道:" 感谢深圳的不断发展,让我和家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感谢面点王提供给我的机会,让我能够参与并见证公司的初创与发展,让我在深圳越过越好、拥有美满的生活。"1985 年,黄世和从深圳市第四建设公司调到深圳迎宾馆新园酒店工作,10 年后,加入面点王,参与运营快餐。" 那个时候是中式快餐刚起步阶段,我们到处取经学习,逐渐形成了以面食为主、把南北方菜系和小吃等系列综合在一起的融会贯通的模式。" 黄世和说,起初公司一直在探索,直到 1997 年,创造性地开创了开放式厨房的新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分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慢慢发展到了今天。
黄世和一直负责面点王的采购领域," 做采购,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诚心。没有这两个心,所有东西都做不好。" 黄世和说,这么多年来,面点王跟随着深圳的发展脚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变化很大,发展很快,不变的是始终保持着严格细致的水准," 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负好责。"
回忆起与面点王、与深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黄世和说:" 我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 从一个人到三代人,从一间餐厅到众多分店,从一块土地到幢幢高楼 …… 黄世和见证了太多从无到有,见证了太多城市巨变," 未来还有更多变化在等着我呢,日子会更好的。" 黄世和笑着说,眼神里充满着希望与喜悦。
温馨提示
深圳晚报推出《我的特区情缘——讲述普通深圳人和特区成长的难忘故事》专栏,聚焦在深圳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诚邀读者一起分享与特区的情缘。欢迎广大读者自荐或推荐身边的特区故事和特区老物件。
相关线索请发至邮箱:wbzbs@163.com。
深圳晚报记者 武晓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