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担当敢作为,直把他乡变故乡。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对口办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别栏目《东西 • 扶贫日记》第二期正式上线喜马拉雅 APP。
本期故事主角是深圳市罗湖区总工会副主席陈文志,2017 年 1 月他来到西林县参加对口扶贫工作,挂职西林县委常委、副县长。
在西林三年,他错过了儿子的高考,错过了父亲住院时的陪伴,错过了诸多亲人朋友相聚的时光,但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广西西林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他自学养蜂,带领 1000 多户贫困群众养蜂打蜜,建设基地 30 个,发展 20000 多蜂箱,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 " 养蜂县长 "。
为了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陈文志大力推进对西林的教育帮扶,历时三年推动罗湖区援建了一所现代化的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并提出了 " 东西合璧,乐学达志 " 的办学理念,鼓励孩子们奋进成才。
2019 年 4 月,西林县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让人称赞的是,陈文志并没有停歇,一方面继续巩固脱贫成效,一方面积极探索脱贫后的长效帮扶机制。他带着电商进入海吉星开展产销对接,积极推动医疗帮扶防止因病返贫,他通过 " 政协提案 " 帮助西林制订了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 " 规划。
下面,让我们走进罗湖区总工会副主席陈文志的工作生活中,听他讲述在广西百色西林县的扶贫故事——
2017 年 1 月,我来到西林县参加对口扶贫工作,挂职西林县委常委、副县长。
面对偏远的贫困山区,我们帮什么、用什么帮、怎么帮?这是我来到西林后经常思考的问题。每到周末,我就上山下乡,别人休假我上班。调研发现,这里 " 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一年四季都有花 ",非常适合养蜂!而且蜜蜂养殖 " 不费力、不占地,投入小、见效快 ",就这样,通过小蜜蜂来实现精准扶贫的思路产生了。
其实,我之前也没接触过养蜂,为了能带动当地村民养好蜂、打好蜜,我买了五六本养蜂书籍和一些光碟来研究,还经常到周边的基地向师傅们学习,自己也试养了几箱蜜蜂,效果还挺好的。我认为,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养,多和乡亲们交流,这样推广蜜蜂扶贫才能令人信服,也便于第一时间解答村民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后来,我们还聘请养蜂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跟踪指导,建立养蜂基地,组建微信交流群等,越来越多的 " 门外汉 " 逐渐成为 " 养蜂达人 "。
除了技术门槛外,启动资金不足也是脱贫路上的 " 拦路虎 "。为此,我们配合西林县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贫困户养殖一箱蜜蜂补助 200 元,累计 9000 元封顶。加上罗湖区的养蜂补助,贫困户基本实现了 " 零成本 " 养蜂。
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投入养蜂产业后,蜂蜜销售又成了新的问题。我一方面联系深圳找市场,一方面协调县农投公司保价收购各基地的蜂蜜,鼓励电商到村民家门口收购蜂蜜,现场付款,这样就保护了蜂农的积极性。
去年,随着西林县蜂蜜产量越来越高,我们支持本地企业建立了蜂蜜加工厂,打造了 " 山儿宝 " 蜂蜜品牌,组建了西林蜂业协会,还建立了党支部。可以说,一条新兴的、较为完整的蜜蜂扶贫产业链在西林初步形成。
除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罗湖先后筹资 4000 多万元,在西林援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实验小学。
在筹办初期,我找来支教队长彻夜长谈,考虑到当地贫困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如何做到控辍保学?如何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是要在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特区支教办学的新理念、新模式。
经过我们反复琢磨," 东西合璧,乐学达志 " 的支教办学理念出台了。东西合璧,就是要利用罗湖 " 教育强区 " 的优质资源,结合西林本地的实际和需求,珠联璧合、携手办学,既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又学习现代的文明理念,共享特区改革开放的成果;乐学达志,就是要把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作为当务之急,大力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感恩奋进,成长成才!
2019 年 9 月 1 日,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顺利开学。首批招生 2265 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1718 名,留守儿童 488 名。
这所凝聚了诸多罗湖人心血的学校,县政府在校门口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西林发展,教育当先。"
" 深圳扶贫重扶智,审时度势,乘十九大春风,倾一厢情怀,筹资四千多万元,携西林共襄盛举,于丁酉夏秋之交,选八达城东,驮娘江侧,筑新楼,修跑道,派校长,募名师。以东西合璧之理念,办群众满意之教育,关爱贫困子弟,助其乐学达志!"
" 今朝脱贫攻坚日,但闻琅琅读书声。他日复兴梦圆时,句町鲲鹏展翅飞。"
站在校门前,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感觉三年来的付出,哪怕再多、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见习记者 李娴 / 整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