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19
深晚报道|【东西·扶贫日记】庄烽:扶贫攻坚战场上 这名退役军人打硬仗打“软仗”都在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有担当敢作为,直把他乡变故乡。8 月 19 日,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对口办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别栏目《东西 • 扶贫日记》第三期正式上线喜马拉雅 APP。

本期故事主角是庄烽,他是深圳市罗湖区委(政府)办公室、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

2019 年 4 月开始,庄烽这位刚结束十九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重整行装再出发,投身脱贫攻坚战。

在陆丰市竹林村的日子里,他打硬仗在行,带领贫困户打造 " 扶贫车间 " 和产业基地,一心只为贫困户增收;他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大年初三就赶回村里,带领党员干部 24 小时值守排查,四处筹措医疗物资,保一方平安;他四处奔波找资金,建设农田水利,他直播带货,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将扶贫帮扶工作一项项落到实处。

他打 " 软仗 "、做思想工作也在行,他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抓两委班子建设,引进大学生村官,夯实党建基础;他日夜走访贫困群众,苦口婆心做工作,只为贫困户住上安全住房;他每天蹲守施工现场,7 次召开推进会,逐一到 31 户居民家中做工作,只为道路修通。

让我们走进罗湖区委(政府)办公室、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庄烽的工作生活中,听他讲述扶贫故事。

2019 年 4 月,我被派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开展扶贫工作,那一天,我从军队转业刚满 3 个月;那一天,是我继 19 年的军旅生涯后,再踏上征途的日子。

我来到了竹林村,调研之后,我痛下决心,要发挥军人再打一次硬仗的精神,思想上 " 绷紧弦 ",在行动上 " 拉满弓 ",带领工作队,把竹林村基础设施短板给补上。我们工作队首先根据竹林村特点,结合第三方机构的考察意见,从基建、产业两个维度给村庄制定了规划。

在我们努力下,党群服务中心、广场、老人活动中心、菜市场、文化戏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池、公厕、光伏项目等等,一项项 " 用于民、益于民 " 的基础设施建了起来,节日里村民围在戏台下看戏,夏日里坐在广场前乘凉,假期里带着孩童们嬉闹。

在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各项事业上面 " 冲锋陷阵 ",我这个退役军人一直自信满满,但当看到竹林村的党建工作成了一块明显的短板。这让我在无数个深夜里,垫高了枕头思考。

我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整村两委工作纪律,两委队伍必须是廉洁、公正、得力有干劲的," 自家屋内 " 都乱哄哄的,就更别提吸引人才回乡了。

刚好在 6 月份,有一位应届女大学生毕业,把党组织关系转回竹林村支部。我想,这可能是引进人才的最佳时机了,因为在此之前,村里已经有 17 年未发展党员,党员平均年龄已高达 65 岁,村支部可说是 " 后继无人 "。

这就要考验我做思想工作的水平了。那天,这名大学毕业生来到村里办理手续,我希望她能够留下了,为村里的发展做贡献。让我又惊又喜的是,受黄文秀事迹所感动,她很渴望有机会能够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

然而她父母并不赞成女儿这种选择。为解开她父母的疑虑,我带着两位干部到她家里拜访。那天的深谈持续了近 4 个小时,她父母最终同意了女大学生的选择。时至今日,这位女大学生已经成了两委干部的中坚力量。

女大学生的回乡史,只是竹林村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现今,吸引和培养人才,已经渗透到了村里党务工作的点点滴滴,从 " 四议两公开 "、党员参与党务村务,到疫情防控、党员参与值守排查,年轻干部的能力得到逐渐提升,建立一支 " 带不走 " 的干部队伍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推动危房改造工作上,我也是一次次地碰破头皮、磨破嘴皮。

当时,经过两年的危房改造,竹林村剩下最后 8 户危房任务。其中阻力最大的那一户,因为宅基地属于兄弟三人,两个兄弟都不愿意把宅基地转让给户主,户主也觉得危房加固费事,又要搬家搬东西,于是不想搭理我。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成了他家的常客,平时有事没事就到他家坐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常常户主第二天就会反悔,几小时的思想工作都白做了。

经过前后劝说一个多月、入户 11 次后,户主也许是被我屡次的商谈诚意感动了,终于答应在承诺改造书上签字,同意对危房进行加固维修。那天晚上,走出他家门,我感到无比自信。

因为在每天蹲守施工现场,为邻村通道路;打造 " 扶贫车间 " 和产业基地,为贫困户增收;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各个战役中,我和工作队都取得了胜利,在传递新观念这个无形的战役上,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取得胜利!

在村广场前的空地上,树立了一块醒目的标语——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这不断激励着我们工作队和村民携手,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同时也记载着竹林村这几年的奋斗历程,见证了特区精神在这里渐渐生根发芽的过程。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实习生 胡若木 / 整理

相关标签

退役军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