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谢喜卓 文 / 摄)近日,现代快报热线 96060 接到市民闫女士反映,称自己办理贷款时遭遇套路。如今,每个月除了正常的银行还款之外,还要额外向中国人保缴纳一笔不少的费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8 月 19 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抱怨:人保累计划走近 4 万元,自己还蒙在鼓里
闫女士是安徽人,从 2006 年开始,就在南京生活了。经过多年打拼,2018 年 12 月,闫女士计划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首付款尚缺 15 万,正当她手足无措时,朋友向她推荐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以下简称 " 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 ")。" 因为当时着急用钱,我没有多想,就在朋友引荐下,认识了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魏某某。" 闫女士回忆说,当时魏某某拿到她的材料后,声称不能办理贷款,但是可以介绍去一家银行。
2019 年 1 月初,在魏某某的帮助下,闫女士从一家银行成功贷款 12.8 万元,约定共分 36 期还清。同年 2 月 2 日起,闫女士按照 6157 元的月供,开启了她的还贷之路。原本以为只需每月按时还款即可,没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征信显示,闫女士每月只需还款 3960 元
近日,闫女士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得知,自己每月只需向银行还款 3959 元。看到这一结果,着实吓了闫女士一大跳。" 既然月供只有 3959 元,为什么银行每月要扣我 6157 元呢?" 带着疑问,闫女士拿到了她贷款账户的所有流水。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截至 2020 年 7 月,闫女士已经共计还款 18 期,而每期大约与银行扣款时间同步,总有一笔 2198 元的额外资金支出。
8 月 19 日上午,记者陪同闫女士来到了她贷款的银行。一名客户经理表示,闫女士是通过保险公司办理的贷款,每月除了 3959 元的银行还款之外,确实另有 2198 元的资金流动,这笔资金进入了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的账户。
△保单
闫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最近的一次征信查询,到现在自己都蒙在鼓里,压根儿不知道已经向保险公司连续交了 18 个月的费用,累计还款近 4 万元。" 我一直以为 6157 元,就是每月应还的本金加利息呢!" 她抱怨道,自己一共就贷了 12.8 万元,以此计算,三年下来,利息才 1.4 万元,保险公司还得多拿走 7.9 万元。
△还款计划书
回应:曾向当事人作过说明,但 " 双录 " 影像找不到了
随后,记者来到了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一名刘姓工作人员表示,闫女士每月所缴的 2198 元,是其个人信用贷款的保证保险金额。" 有了这份保险,如果当事人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向银行还款,就要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然后我们再向当事人追缴。" 该工作人员称,按照规定,在客户签字之前,他们都会向对方作出解释说明,闫女士也不例外。
△中国人保的短信催款记录
" 签字时,他们说那些材料是交给银行办贷款用的,并没有告诉我贷款之前还必须买保险。" 闫女士表示,但凡银行或者保险公司任何一方,能够提前将此事说清楚,她绝不可能签这样的合同," 如果银行真的认为给我贷款有风险,我完全可以用自己名下的车子来抵押。"
△客户面谈表
此外,在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提供的《客户面谈表》中,出现的刘某和伍某这两个人,闫女士甚至表示见都没见过。" 因为当时我买过一份 650 元的意外险,而且是朋友介绍的,觉得应该不会有问题,保险公司的人指哪,我就在哪签字了,根本没给我看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自 2017 年 11 月 1 日起,保险公司在签约、销售时,应当要采取 " 双录 "(即录音和录像)措施。当记者提出调阅当时 " 双录 " 的材料时,中国人保南京分公司回应称闫女士影像材料找不到了。
这件事该如何解决?现代快报记者将持续关注此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