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20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耗时8年,90分钟杂技剧《桥·家》演给你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鸣 文 / 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有 " 争气桥 " 之称。它耗时 8 年建成。1968 年 9 月 30 日,当第一列火车从江岸南边开往浦口时,南京城 5 万多人挤上南京长江大桥,桥下的路上,甚至树上都是人。建造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南京市杂技团大型杂技系列剧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 之《桥 · 家》便把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历程搬上了舞台。

△ 主演合影

8 月 20 日,《桥 · 家》建组会在南京市杂技团召开,编剧董争臻、导演李春燕与主演等创作团队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

据悉,《桥 · 家》从一个 " 桥三代 " 的视角出发,带领观众重温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回忆。整部剧由七幕组成,充分还原从 1959 年南京长江大桥初建到 1968 年正式通车的重要场景。

△ 《桥 · 家》建组会

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介绍,《桥 · 家》以简约却不简单的剧情、带有观赏新意的杂技技巧、偶尔的回溯与当下景象的观照和跳跃式的交织,辅以多种技艺手段兼容并包进行舞台呈现,凝成一段当下与过往的时空呼应,并希望通过这种舞台呈现展示出南京长江大桥建造者们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我们在尽全力探索将‘杂技剧’中的‘杂技’和‘剧’深度融合,努力争取在现实主义题材杂技剧创排实验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 编剧董争臻

" 心里既有喜悦也很忐忑,因为杂技作为一门擅于抒情但特别不擅于言说的艺术形式,头一次承载这么宏大的主题。" 编剧董争臻说从开始创作以来,光剧本就修改了十多稿,在场景和节目设计上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创作组还特意赶到位于长江北岸的桥工新村与当年的建设者们聊天,还走进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参观,研究了很多资料," 在大事件中抓小突破口,把这一群人的喜怒哀乐浓缩到 90 分钟的杂技剧《桥 · 家》中。"

△ 导演李春燕

目前,演员们已经开始了训练。作为一台杂技剧,《桥 · 家》区别于以往的杂技节目,其中不仅有高难度的杂技技术,还要展现人物关系、呈现剧情。导演李春燕表示,这给演员们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他们不仅要没日没夜地练,拼命提高技术,还要学习表演和舞蹈、理解音乐、看资料," 我们讲大桥人的故事,就是想要表现中国的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需要所有主创人员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能力,才能做好。"

△ 剧中道具 " 沉井 "

此外,导演李春燕还透露到,《桥 · 家》根据剧情的需要,还设计了一些原创的技术和道具," 剧中的超大道具 " 沉井 " 就是新开发的道具,并在已有杂技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技术,涵盖空中、舞台及水下表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据悉,该剧预计于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