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下午," 游荡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的生活滋味——《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新书发布会 " 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举行。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深圳市学生文学社团联合会、深圳书城中心城共同承办。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等嘉宾莅临发布会现场,与新书作者、青年作家时潇含共话深圳文学新图景。
" 许多年以后,当你为浓油赤酱宠坏了的舌头而感到沮丧时,一定会想起那个在老家盛出一碗老母鸡汤的遥远下午。也许你对大鱼大肉司空见惯之后,已经丧失了惊喜的能力,但是你无法拒绝被一碗猪油蒙住头脑的快乐。"
这是青年作家时潇含新作《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文字。翻开图书,一股有滋有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定山蒸米粑、锅巴、红薯粉、猪脚姜钵仔糕、蟹黄包、韭菜火烧,在山坡上吃的火锅、在江边吃的火锅和在离住得近的地方吃的火锅 …… 读下来唯有一种感觉:有趣的文字跃然纸上,有趣的灵魂也相互碰撞。
时潇含出生于 1999 年,祖籍是江西省彭泽县,从小在深圳长大。她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青年》特约作者。现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为交换生赴法国里尔政治学院学习一年。著有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曾在《读者》《青年文摘》《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红树林》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十篇。获得全国、省级写作大赛奖励多次,如第七届 "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 " 等。
" 致青春 · 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 " 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策划的一套具有独特视角的书系,收入的作品全部为 " 新人新作 ",旨在挖掘和培育文坛新生力量。文化散文集《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是 2020 年这个书系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共分为五辑,分别是 " 人间烟火 "" 四方食事 "" 口腹之欲 "" 静水流深 "" 独味孤行 "。
作者从美食和游记出发,记录了其在大一、大二期间的种种生活滋味,将人与食物之间的种种联系,由食物而产生的种种情绪,因食物而催生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羁绊,以清新风趣的笔触表达出来,让人体会到生活中小事物带来的美好。在这本书中,时潇含把云样漂浮的思绪和丰富移动的美感根植于生活和生命的要素——饮食之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不为写作而写作,而为表达和倾诉而创作。"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念食,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这是白居易的《夜雨》,时潇含新书《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的书名,便是由此化用而来。由丰富想象而有所念,一个 " 念 " 字,写出了对 " 远 " 方的情与思,写出了对美食寄寓情感传统的承继。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先生评价道:" 这么年轻的作家,难得把舌尖上的滋味儿品咂得如此精妙。其精妙所在,是因为她使这滋味游荡在游子与乡愁之间、喧嚣与静谧之间、繁华与质朴之间、抛舍与珍爱之间 …… 一句话,游荡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时潇含唤醒了那些草率地错失了生活滋味的心灵,她拥有作为一个作家所必须拥有的独特的感知力。"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在本书的序中写道:" 文坛一直有通过美食寄寓情感的传统。时潇含显然读懂了前辈们的怀思,那些沉淀在食物中的曾经的味道, 都蕴含了不忍遗落的回忆。所以,人们会故地重游,会重温熟悉的味道,会千方百计找来食谱,做一道有着哪里的味道的菜肴。时潇含的这本书, 是一个年轻姑娘,关于家乡美食及旅行四方所享美食的真实记录。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早已是大众化的时尚,在旅行中形成感悟,也不再新鲜。但时潇含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一种洒脱又认真、随缘又入世的人生态度。"
文学源于生活,生活脱离不开吃饭穿衣,不知稼穑之艰、食品之珍、饮食之美,就不能认知真正的人生,对于当代饱食无忧的年轻创作者,把文学写作之根深扎在饮食之上,用自己大量阅读积累的文笔去记录、品味、提炼、升华,传达给广大的读者,美美与共,这是牢固的根基,根基牢才有望成长为参天大树。时潇含从深圳走出,南下北上,做了一名小饕客,走街串巷,使出了爬索的能力,寻找那些藏匿于他乡的味道。他乡与故乡之间,总会在时光中交叉。出发与到达之间,区别的不也就是汤汤水水。写出饮食的美妙,并不鲜见,在饮食背后寓以时空的张力,才有经久的魅力。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