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年来,深圳卫生健康事业发生巨大变化。深晚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卫健委了解到,深圳坚持 "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深入推动医疗、医保、医药 " 三医联动 " 改革,实现从 " 病有所医 " 到 " 病有良医 " 的改变,打造健康中国 " 深圳样板 "。通过一系列改革,深圳主要健康指标持续稳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传染病发病率从 1979 年的 1521.50 /10 万下降到 2019 年的 396.21/10 万;2019 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81.45 岁,十年间提高近 4 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稳定在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2010 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了翻一番,医疗卫生机构数由 1827 家增加至 4437 家,增长了 1.4 倍;床位数由 2.28 万张增加至 5.65 万张,增长了 1.5 倍,千人口床位数由 2.20 张提高到 4.20 张,其中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口床位数由 1.64 张提高到 3.62 张;卫生工作人员数由 6.77 万人增加至 12.43 万人,增长了 0.84 倍,千人口医生数从 2.05 名提高到 3.03 名。此外,全市三级医院增加到 47 家,三甲医院从 4 家增加到 18 家,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配置 1 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配置 1 家社康机构。
与此同时,深圳还引进名院名校来深办医,开办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等一批大学附属医院。
《关于打造健康中国 " 深圳样板 " 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 2030 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达 83.73 岁,较 2019 年的人均预期寿命 81.45 岁再提升 2 岁;婴儿死亡率不高于 2 ‰,婴儿死亡率不高于 5/10 万,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高于 1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深圳晚报讯(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