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26
深晚报道|高起点高发展高布局,深圳大学城走出跨越发展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2001 年 10 月 12 日,深圳大学城奠基典礼举行。

▲ 2019 年深圳大学城硕博研究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在深圳大学城举办。

▲深圳大学城 " 校园开放日 " 引大批学子到场参观。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 40 年时间里,深圳高等教育是一部发展探索史,新机制、新路径是它的关键词。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深圳人敢闯敢干,在这片沃土上挑战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深圳大学城的建立便是其中之一。2000 年 4 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针对当时只有两所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的现实毅然决定,规划兴建深圳大学城。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深圳大学城的路径之新、层次之高成为了当年的全国 " 第一 " 及 " 唯一 "。此后,业界流传着一句话,大学城的发展之路只有 " 深圳大学城样式 " 和 " 深圳大学城之外的样式 "。

高起点

携手国内一流 建设研究生院

1980 年,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经过 20 年的改革发展,2000 年的深圳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进入新世纪,深圳的改革发展要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才能增创新优势,这些需要高等教育做支撑。但当时的深圳,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只有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两所,深圳高等教育要想突破需要走跨越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2000 年 4 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兴建深圳大学城,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来深办学。由深圳市政府联合国内一流名校共同建立,以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主,紧密结合深圳高新技术发展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2000 年 10 月,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办学协议,确定将清华大学作为首家引进办学的实体。2001 年 1 月,北京大学签约;5 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2001 年 10 月 12 日,深圳大学城举行奠基典礼。2003 年 9 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三所研究生院正式进入深圳大学城办学。

深圳大学城不仅填补了深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短板,而且迅速成为深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实现了人才高端化、研究前沿化、校区国际化、科研成果产业化,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智力引擎。

高发展

合作办学领跑 办学成果显著

作为深圳市和高校合作办学的 " 试验田 ",深圳市充分为合作高校保障资源,但对办学不干预。学校从人才调配、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等方面,自主办学,保证办学质量。在设置专业和学科方面,都是基于本校擅长和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是否紧密为出发点,推动了教育与深圳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深圳专门成立大学城管理办公室,长期以来,管理办牢牢把握合作办学这一本质,秉承着 " 不是政府,代表政府工作;不是高校,服务于高校 " 的精神,充分发挥桥梁沟通协调和龙头集聚管理作用。大学城管理办负责制定大学城发展规划及管理制度,管理大学城国有资产及各项公共资源,做好大学城后勤服务和公共园区安全工作,为办学主体提供服务。

办学稳定期间,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创新机制,搭建起文献信息平台、智慧校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等公共平台,用高度聚集的资源提供高效的动能。

经过多年发展,三所高校在教育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成效等方面发展显著。目前,深圳大学城共有在校生 13013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595 人,硕士研究生 8727 人,本科生 2691 人。涵盖 8 大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110 个,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55 个,专业学位 36 个,已累计培养 4 万人。在网络信息、生物医学、能源环境、新材料、深海研究等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5 项,居国内外领先 40 项。

以中青年学者为全职教师核心,以校本部师资为依托,特聘教授和访问教授为资源,博士后为师资储备是深圳大学城的师资力量组成。大学城共有专任教师 849 人,博士后 381 人,是我市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基地;在大学城工作或领衔科研课题的院士 12 人,长江学者 11 人,深圳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11 人(杰出级 2 人、国家级 28 人、地方级 146 人、后备级 135 人)。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载体 97 个,其中国家级 3 个,省部级 14 个,市级 80 个;已建成市级公共服务平台 11 个。建设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9 个,其中 1 个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深圳首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另有若干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省部产学研联盟和校企合作科研基地。

高布局

抢抓新机遇 谋划推动新发展

VR 仿真教学、远程视频互动、快速无线投屏、定位贵重资产、图书自动盘点、宿舍应用智能家居 …… 这些在以前只能想象的画面,在如今的深圳大学城均已实现。8 月 17 日,深圳市实现 5G 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率先进入 5G 时代。实际上,深圳大学城已走在先试先行的路上。深圳大学城联合华为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 Wi-Fi6 标准的无线校园网,通过创新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深圳大学城的数字化转型。未来,Wi-Fi6 技术将在大学城各场景应用,提升园区科技含量的同时也给工作、生活带来便捷,助力打造智慧园区。

在 " 双区驱动 " 的背景下,深圳大学城着眼未来,谋划高布局,抢抓机遇,围绕 " 一城双方三校四平台 " 建设,以更加开放创新的视野和深入扎实的工作,加快构建与一流大学、国际化园区相匹配的园区管理体系。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中,拥有三所名校的深圳大学城无疑是国际科教城的 " 燃动力 "。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颖把大学城比作 " 核心引擎 "," 南山区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在其中尤为关键,深圳大学城将利用自身科研成果优势,带动产学研发展,打造成为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核心引擎’。"

随着大学城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图书馆也将全新升级。目前,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深圳市国际文献检索工具最全的图书馆、深圳市唯一一家具备部级科技查新资质的机构。未来它还将有一个新的响亮的称号——深圳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大学城师生科研成果的井喷依赖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料,刘颖透露,深圳大学城将着力推动图书馆二期和深圳科技文献信息中心项目建设,把图书馆打造成立足大学城,面向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一流复合型、智慧型图书馆,使大学城图书馆成为深圳重要的知识中心、创新中心和交流中心。

" 深圳大学城在共享资源中崛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未来我们会在科技发展的依托下进一步挖掘资源共享的内涵,做宽开放平台,使更多的人和集体受益,希望能为深圳未来转型发展贡献新的大学城力量。" 刘颖说。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