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6 日,在深圳经济特区迎来 40 岁生日这个喜庆的日子,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改造提升,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的南头古城城门徐徐打开,宣告城内 330 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
古城活化改造装扮一新
南头古城,又称 " 新安古城 ",距今已有近 1700 年历史,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为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深圳市将南头古城列为 " 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 之首,2019 年 10 月 18 日,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南山区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区 " 三大战役 " 之一,举全区之力推进实施,力争打造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目前,古城内 299 栋房屋回租工作已完成九成,南北街 88 栋建筑更是率先改造完成。
南头古城现有 " 六纵一横 " 的街巷格局;建筑 1000 余栋,包括 1 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 处保护建筑和 34 处历史建筑;现有住户超过 3 万人,流动人口占居住人口 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 15 倍。定位于活化古城传承文化,不搞大拆大建,南头古城探索 " 微改造 " 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整治的 " 古城模式 "。施工方对古城内的建筑重新修正,既保留了岭南古风特色,又融入了当代审美装饰元素。此外,还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电力、照明、消防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 梳妆打扮 " 后,古城自带 " 网红 " 气质,破旧的街道焕然一新,一栋栋居民房变身风情小楼。
创意融入打造湾区文化地标
330 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引入了餐饮、特色零售、文创空间、公共展览等多元业态,共分布在南头古城牌坊、南城门广场、南头 1820 数字展厅等 18 个打卡点位,可谓移步换景、惊喜不断。街道两侧,既有开了 20 多年的九街糖水铺、带着民国风的香港莲香楼等老字号店铺,也有精酿啤酒屋、咖啡馆等创意新餐饮;既有插画等传统手工艺,又有双城品味、壹日物仓等文创空间;既有东莞会馆、新安县衙等文物古迹,又有 " 叠石水景 "" 竹园 " 等现代园庭景观。市民可以惬意游城、寻味、看展、观景趣味连连,欣赏湾区文创新地标魅力。
古城南北街示范段一开放,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打卡,现场琵琶舞、古筝等曲目在街中上演,游街活动精彩连连。古城的原住居民们结伴来逛古城,对古城的新环境赞不绝口。作为南头古城原居民代表,南头城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宝华告诉深晚记者,古城改造以来,环境变化很大,作为这里的居民十分欣慰。未来会继续支持改造工作,期待古城全面开放,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 烟火气十足的古城里,依旧是生活气息满满,现在有了更多文化产业和创意设计、展览的参与和入驻,多了更多文气,相信能给市民更多不一样的古城体验。" 南头古城原村民刘裕华说。
按照规划,南头古城改造完成后将分四大功能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吸引粤港澳的设计、文化、创意、艺术类人才汇聚古城,加强三地的文化研讨交流与创新创意合作,将古城发展成为湾区文化地标,成为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地。
深圳晚报记者 邹曾婧 曾贤平 图片来源 吴永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