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杜雪迎 / 文 徐洋 / 摄)平坦的青石板路,疏密有致的树木,古朴又赋有设计感的乡村民宿 ……8 月 27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南京高淳区的小茅山脚村和垄上村,实地感受改造后的高淳特色田园乡村。
△小茅山脚村
△垄上村
走进游子山社区的小茅山脚村,道路干净平坦,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小茅山脚村含二组、三组两个生产队,总户数 110 户、人口 254 人,村域内小茅山、青山水库、有机稻田、生态湿地、早园竹等自然资源丰富。古墩墓遗址、泉水庵、百年朴树等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独具 " 山、水、田、园、村、文 " 特色。
以打造田园生活为目标,村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都进行了整体改善与提升。村内所有强、弱电杆线全部下地,天然气管道进村入户,成为南京市首个城镇规划区范围外自然村庄通天然气的试点工程。
小茅山脚村村民陈晨感叹乡村变化巨大。" 以前都是泥巴路,现在道路也改善了,设置了健身器材,也通了天然气,还有垃圾分类处理,让乡村更美了,我们的生活也更舒适了。"
△小茅山脚村改造后整洁干净,打造多处民宿文化空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小茅山脚村把 9600 多平方米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近 4800 平方米农民闲置宅基地,与社会资本合作,规划建设了精品民宿,并将所得收入再投入到镇级投资公司,形成每年至少 5% 以上的持续收益。此外,还将 500 亩农民承包地进行集中流转,每年租金收入可达 40 余万元。精品民宿项目建成后,不但留住了外来资本与管理人员,而且吸引了一些本地外出大学生、外出务工者返乡就业创业,实现人口、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回流,真正实现乡村复兴和农民富裕。
△垄上村在保留自然风貌的同时,打造了多处文化空间和民宿
青山社区的垄上村也充分利用村民闲置住房,以保留房屋的原始特色为前提,进行设计和改造,在村内建设了书吧、物外咖啡、不语乡村生活馆、茶裡茶文化空间、文创书屋等休闲娱乐空间和民宿。对村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都进行了整体改善与提升。
垄上村运营经理程玮介绍,垄上村周边有大面积茶园和稻田,农房依地势布置其中,原生态环境和山地特色明显。通过打理村落水系、充分利用农民闲置住房和闲置用地,以茶文创基地为定位,促进了乡村活力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
(编辑 郭子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