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31
线下课堂、光盘行动、文化新景观!南航新学期气象一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伟 实习生 吕汶倩 记者 仲茜)8 月 31 日,南京不少高校也开启新学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二、大三的学生们时隔 8 个月,重返校园、重回教室。与任课老师面对面的教与学,让不少学生兴奋不已,同时也倍感珍惜。

△新学期,南航校园亮出欢迎语

【新学期】时隔 8 个月重返课堂,同学们倍感珍惜

" 新学期,新起点。热烈欢迎老师同学重返校园。"" 研续梦想,扬帆起航。" 上午 8 点,南航将军路校区一号教学楼里,一阵熟悉的上课铃传来,新学期第一课开课了。时隔 8 个月,师生们再次回到教室上课,彼此都十分兴奋。

孙国栋是南航艺术学院大三学生,一周前从老家回到学校,时隔 8 个月重新返回熟悉的校园,见到熟悉的同学老师,走进熟悉的教室,孙国栋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开学了,真好。新学期有很多要做的,我已经列好了计划,要抓紧时间了。" 孙国栋说,相比独自一个人带着耳机、面对电脑上网课,来到教室和同学们老师面对面交流互动,他感到注意力更集中、更专心。

△学校食堂

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法学专业大二的郑宇涵,早早来到教室,开启新学期第一课《创业基础课程》。" 和同学老师一起开启线下课程,感觉特别亲切,学习效果也更加好,我觉得新学期会越来越好,我对未来也越来越期待。"

△一毛钱米饭

中午下课,学校食堂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大学生们进进出出,有说有笑。新学期南航食堂也有了新变化,米饭小份卖,菜品半份卖,每顿光盘还有一元餐券奖励。" 同学们对这些做法都纷纷点赞,这也时刻提醒大家,厉行勤俭节约,拒绝浪费粮食。" 南航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三学生李想说,食堂里几乎人人都光盘,很少有浪费的现象。"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要为文明行为打 call,更要延续光盘行动,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新变化】南航新建 10 项校园文化景观,让人耳目一新

新学期让同学们耳目一新,还有焕然一新的校园。原来,南航利用暑假两个月,加速推进了 " 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工程 ",开展了 10 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项目,将南航文化、南航特色,融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陶宝琪院士塑像揭幕

△明太庙古井景观揭幕

8 月 31 日,新学期第一天,南航明故宫校区举办了陶宝祺院士雕塑迁移落成、太庙井复建、校风校训石等文化景观的揭幕仪式。据介绍,陶宝祺院士是南航校内培养的第一位院士,暑假期间,学校对院士雕塑进行出新改造,并在美丽的东华湖畔改造一块绿地,安放院士塑像。

△揭幕校风石

△校训石揭幕

" 我们的同学可能很多都不认识陶宝祺,但如果你上《智能材料结构》这门课,最早的教材就是陶宝祺先生写的。" 陶院士的学生、南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克教授介绍说," 陶老师一生艰苦创业、助人行善,他常跟我们说,要静下心来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个项目,写好每一篇文章。要选准一个现代科学的突破口,为振兴中华努力工作,持之以恒,做个有德有才的科学家。"

△宣益民、赵淳生、朱荻、郭万林四位院士,向陶宝祺院士塑像鲜花(从右向左)

陶宝祺院士雕塑揭幕仪式上,院士女儿陶宁也来到现场,她向师生们讲述说,1958 年,父亲来到南航,开始航空专业课程教学。1981 年,出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考量,父亲主动提出开设 " 张量与连续介质力学 " 新课,在学校缺乏师资的情况下,46 岁的父亲背着铺盖去了浙大,跟本科生一起听课一学期,之后回来在南航开设新课程。

父亲说,当老师要尽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都是高校老师的本分。记得 1991 年从美国访学归来,父亲没有其他行李,只有八大箱外文资料,这也成为了 1992 年 " 智能材料与结构 " 科研小组组建之初的重要支撑。病重期间,父亲在病床上仍然坚编写教材,出版了《智能材料结构》专著,成功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等。" 父亲常说,学术研究固然重要,做人本分、做事踏实更为重要。尽管他已仙逝十余年,可我仍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人’。"

相关标签

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