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31
与“梦想校长”相约,开学典礼一起来听“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黄艳 / 文 王玉秋晨 / 摄)每一个新学期的起点,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张恒柱,都会用充满激情的演讲和学生们一起开启,他也因此被称为 " 梦想校长 "。2020 年秋季新学期,张恒柱以《与家国同心 与时代同行》为题,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而读书。

今年又有 800 位新同学以及 14 位新老师来到西家大塘,成为十三中的新主人。一所伟大的学校一定是不忘历史,扎根现实,放眼未来的。张恒柱首先向大家介绍学校的历史:十三中是 1955 年建校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南京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是时任市长刘伯承元帅亲自选址建设的学校,第一批老师都是当时从全市各校抽调的优秀老师,所以这所学校从建立之日起就承担了特殊的使命和担当,那就是要为百废待举的新中国培养急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校 65 年来,这一使命从未动摇。作为党和政府创办的学校应与家国同心,将爱国传统薪火相传。听到国歌声,静默肃立是爱国;认真参加军训,强身健体是爱国;克服浮躁,潜心学习是爱国。真正的爱国要好好读书学习,掌控核心技术,锤炼过硬本领。

他说,和新时代相伴生的,是海量的信息和被焦虑日趋裹挟的人们。面对信息的多元和泛滥,有的人无所适从,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从纷繁复杂中厘清方向,在变化万端的社会中坚守自己,十三中人靠读书不断形成和丰富着自己的核心素养。读书是十三中校园一道最美的风景,在大树下读书已然成为十三中的标志性文化。他说: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书?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内心的恐惧不断加剧。我们是幸运的,那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奔赴最危险的疫情前线,守护我们的岁月静好,守护祖国的安然无恙。只有好好读书、学习,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我们才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来十三中读书,大家对读书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我们该为谁读书?逆疫情而行的钟南山院士让我们对读书的意义有了更深地思考。人的意识往往是先自我再他人,人的情感常常是在亲情之后再产生民族之情,读书亦如此,先为自己读,再为祖国读,及至为人类读。当我们读书读到一定年龄,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情感成熟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会自觉的将个人的荣辱与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 " 大学之道 ",阐述了读书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北宋儒学家张载以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道出了读书人应担的社会责任;当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救有限时,毅然弃医从政,改 " 医人 " 为 " 医国 ",显示了读书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14 岁的少年周恩来坚定地喊出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时,就已树立起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崇高理想。

在张恒柱眼里,十三中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它没有将同学们禁锢在题海中,而是通过读书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更为深邃的世界,它让同学们志存高远,更脚踏实地,它在努力给同学们一张大学门票的同时,也在大家心中埋下了一颗人文精神的种子。十三中校园不缺情怀,更不缺行动,军训烈日下,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同甘共苦,共受 " 烤验 ";繁忙学业中,同学们将自己的视线并未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别离,小哀愁,而是放眼无数的小欢喜,大情怀,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 个字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行动中,关心自己学业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发展。高三的同学在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时候还不忘给父母和师长写信,感恩父母和老师的关爱。

在开学典礼上,既有校长的谆谆教诲,也有活力和感人的场面。青春舞曲让气氛更加欢快,合唱团的演唱振奋人心。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