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9-01
深晚快评 | 垃圾分类,自此不可“随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垃圾分类,你准备好了吗?9 月 1 日起,《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从今天起,深圳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化的新阶段,成为每个市民的 " 必修课 "。深圳市城管部门针对全市垃圾分类的专项执法行动开始 " 有法可依 "。深圳首张垃圾分类整改通知书也在今天开出。

垃圾分类,已是人们生活中当之无愧的文明 " 热词 "。而随着各地垃圾分类逐步执行落地,难点也渐渐凸显出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垃圾分类转化为居民的行动自觉。其实,说起垃圾分类,人们都知晓其好处和必要性,但向来又是 " 知易行难 " 的事情。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即便是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和持续推进,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但习惯的全面养成显然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推进和机制激励。

好的习惯来自于科学的认知,也是 " 管 " 出来的。从实际操作上看,要想让 " 垃圾分类我有责 " 的意识真正入脑入心,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以法治约束为基础,加强对垃圾清运企业、物业公司和居民等主体的条例宣传和执法警告,就是要借外力推动养成持续性垃圾分类的习惯。尽管一直以来,我们大力强调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不排除部分居民内心深处依然存有 " 分也可以,不分也没事 " 的认识。那么,如今有了硬约束,知道 " 不分类就是违法行为 ",就必然有动力积极去做。久而久之,外在的行为倡导就可望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总体而言,有了法治保障、刚性约束,"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 整个垃圾分类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将更加严格规范,类似 " 前端分类、后端混合 " 的现象将被坚决杜绝。

立足城市的观察视角,推进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建设更干净整洁城市环境,推动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其实更是检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道专业考题。既然涉及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问题,那么以法治方式来提供最坚实和最具效益的推动,也就是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的题中之义了。

此外,作为科创之都,深圳着力推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动习惯,其实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科创赋能。我们理应多维度着力挖掘深圳的科创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多举措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化,从而让居民 " 愿意分 "" 分得清 " 。

总而言之,让垃圾分类、处理更干净、更舒适乃至有趣味,离不开理念倡导、制度支撑、机制设计和智造推进等方面的协同参与,这也正牵引着基层治理能力与时俱进的大变革。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就必须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标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垃圾分类重在养成、贵在坚持、成在治理。实施垃圾分类越是不易,越要坚持下去。积习一旦能改,这座城市的文明一定会有新的升华。(温琼)

相关标签

垃圾分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