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9-02
连云港花甲夫妻投资十多万,在村里建起“文艺小会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 通讯员 孙荪 王都安 记者 王晓宇 ) " 老头子你快点儿吃饭,今天晚上要排练新节目,6 点大家就要集合了!" 在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周响村,每天傍晚村民朱丙峰和石洪平夫妻俩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在自家的 " 文艺小会堂 " 里,等着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这个只有 200 平方米的 " 小会堂 ",已经成为村民们传播乡村文明的重要阵地。

△朱丙峰和石洪平夫妻俩在自己开办的 " 文艺小会堂 " 里合影

花甲夫妻投资十多万,办起村里 " 文艺小会堂 "

百禄镇周响村位于连云港和盐城两个市的交界处,虽然地理位置较偏僻,但是这里的村民不仅物质生活充足,精神生活也特别富足。朱丙峰和石洪平夫妻俩自费为村民们建 " 文艺小会堂 " 的事情,已经成为周边文艺爱好者的佳话,他们虽然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但是看起来却年轻很多。

" 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是个旧村部,因为两村合并,作为集体资产就空了出来。村里有些岁数大点儿的人喜欢跳跳舞啥的,都喜欢到这里,人也越聚越多,我看场地不够了,就寻思着给村里建个简单的活动场所。" 朱丙峰的想法得到了村支部书记刘广华的大力支持。

△石洪平(左二)和村民们在一起商量节目排练的事情

2016 年,朱丙峰投资十多万元,在旧村部西边建起 200 平方米的 " 文艺小会堂 ",小会堂长有二十六七米,宽有八九米,设有更衣室、水泥舞台,舞台上有红地毯,舞台前面摆放着整齐的简易圆凳,可供 300 多人观看节目。板房里搭建了舞台,设置了背景,并购置了音响,还装上了七八个大风扇,还挂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旗和红灯笼,十分喜庆。

更衣室里的不锈钢衣架上,挂满了红红绿绿的表演服装,还有扇子、花球、花船等演出用的各种道具,这些全是朱丙峰夫妻俩自费购买的。虽然和大城市的活动中心比起来显得简陋了点儿,但是依旧得到了村里文艺爱好者的喜欢。

" 我之前做了 30 多年的木工活,孩子大了,都有了工作,经济条件也都不错,所以我也就提前‘退休’了。" 今年 65 岁的朱丙峰长着长长的眉毛,言谈之中尽是淳朴与善良。

自编自导节目接地气,留守老人站上舞台展风采

每天晚上,会堂里总挤满了来观看演出的村民,除了舞蹈,还有花船、唱歌和小品等多个节目。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特别接地气,不仅滑稽幽默,让人捧腹大笑,又寓意深刻,总能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周响村的文艺爱好者们在参加完演出后合影留念

他们当中,有很多是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今年 78 岁的付怀兰老人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文艺表演,如今跳起舞来依旧有十足的范儿,她不仅亲自表演,还带出了一批文艺骨干。不管 60 岁还是 70 岁,村里的留守老人们都会大胆地站在舞台上尽情展示风采。村民们在交流中增长了技艺,在活动中凝聚了人心,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更推动了乡风文明。

朱丙峰、石洪平夫妻俩还自费为小会堂配上净水机、面纸等日用品。他们的无私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 我们虽然岁数大了,但是能够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都离不开他们夫妻俩的辛苦付出,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今年 74 岁的周梅芳红光满面,兴奋地说道。

" 经常会有周边村镇请他们去表演,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收费。" 村支部书记刘广华对朱丙峰夫妻俩赞不绝口," ‘文艺小会堂’的繁荣,让我们看到了村里留守人群对于文化艺术和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会尽量为‘文艺小会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我们的‘文艺小会堂’越来越红火,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标签

连云港 投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