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71 岁的阿诺德 • 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 "20 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 …… 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译者李娟说,这是一本 " 故作轻松 " 的书,无论对作者还是我们。说它轻松,是因为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英国人特有的幽默,我们似乎可以透过薄薄的书页,看到一个总想 " 聊发少年狂 " 的可爱老头,好像所有的急流险滩、崎岖山路都只是惊险刺激的游戏。读者们可以把汤因比从《时代杂志》封面请下来,想象一个白发斑斑、笑容和蔼的英国老头,在你身边絮絮叨叨,讲述他这一路的见闻,时而神采奕奕,时而泪光闪闪,时而神色凝重。
但等她译完全书,走下汤因比的 " 漂流船 ",发现汤因比不过想要告诉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世事纷乱如棋局,读历史就像看他人下棋,既有隔岸观火的乐趣,又免了提子入局的风险,殊不知人人早在局中矣。
阿诺德 • 约瑟夫 • 汤因比(1889 — 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26 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47 年 3 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 "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
[ 英 ] 阿诺德 • 汤因比 著
李娟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光启书局 2020 年 7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