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9-08
深晚报道|打造科技抗疫“中国名片” 华大朱师达获全国表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8 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其中,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总监、国内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朱师达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逆行武汉 5 天建设 " 火眼 " 实验室战疫

2005 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高材生 …… 朱师达在华大基因是身披各种光环的男神级人物,现任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总监。

大年初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本该阖家团聚的他,毅然告别家人,告别仅 9 个月大的双生小棉袄选择逆行,奔赴武汉前线。

一到武汉,朱师达即被任命为华大前线总指挥,统筹前线各项事务。随着疫情发展和华大的积极建言献策,各方专家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大幅度提升检测能力成为 " 纾临床诊断之困 " 的关键。

1 月 29 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召集市卫健、人社、民政、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武汉华大代表,就建设万人级检测实验室—— " 火眼 " 实验室做出部署。常规实验室建设需要三个月,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武汉 " 火眼 " 实验室仅用 5 天时间就建成了。

▲ " 火眼 " 实验室工程交接,朱师达(左)和 " 火眼 " 实验室主任田志坚(右)在实验室外吃盒饭

" 火眼 " 实验室运营后,24 小时响应是 " 火眼 "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 样本通常集中在晚上送到,不少会到凌晨才送来,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会收到样本。" 朱师达回忆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是 " 火眼 " 实验室里最忙碌的时刻。从样本接收、灭活录入系统、批量实验到交付结果,平均六七个小时就能完成上千例新冠病毒检测。

在 " 火眼 " 实验室运营初期,正好赶上武汉特大风雪,风雪倒灌对实验室排风系统造成影响,需要连夜应对处理并通宵巡视,以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 那时暖风空调设备还没装好,工作环境可想而知,但大家都超出预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朱师达说。

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阵线上继续奋斗

在武汉前线抗疫的日子里,朱师达累了,就坐在椅子上小憩;饿了,就和同事在实验室外草草吃份盒饭填饱肚子;夜深人静想家的时候,就看看手机里家人的照片和视频以排解思念之情。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作为湖北人,这个时候能为家乡做些贡献,足够跟孩子吹一辈子牛了。" 他说道。

对于获此殊荣,朱师达说道:" 能够获得表彰很激动,感谢国家的褒扬认可。这不仅是对个人,更是对华大科技抗疫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民营机构积极抗疫取得成绩的鼓励。"

▲朱师达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新冠肺炎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规模化、标准化核酸检测是救治环节之前的另一主战场。华大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和 " 火眼 " 实验室高通量应急检测体系,在武汉及国内各地战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走出国门,广布海外,成为科技抗疫的中国名片之一。" 科技需要创新驱动,同时以工程化范式实践应用,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 他告诉记者。

在朱师达在内的全体华大人的努力下,截至 6 月 30 日,华大基因运营的 " 火眼 " 实验室已在北京、武汉、深圳、天津等 16 个主要城市落地,全国 " 火眼 " 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 20 万人份。与此同时,华大基因累计在海外设计建造 " 火眼 " 实验室 58 个,分布在全球 17 个国家 ( 地区 ) 。

荣誉之下也更是责任。朱师达表示,我们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阵线上继续奋斗,全力打造中国科技硬核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战略性成果是党的领导下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参与其中深有感触的一员,我很自豪!"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